2025年上半年,在安徽省民俗學會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社會民俗與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緊密圍繞“交叉融合、傳承文脈、創新發展、服務社會”的發展理念,以“探索學科在現代社會中的成果轉化、創新應用與社會服務”為工作主線,全體同仁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在組織建設、隊伍管理、宣傳陣地、學術研究、文化傳承、對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階段性成果,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現將上半年主要工作情況簡報如下:

一、專委工作

1. 組織架構完善:

1)專委會主任辦公會、秘書處、學術委員會正式投入辦公。

2)專委會成立皖中、皖南地區聯絡處及合肥、蕪湖工作站。皖北地區聯絡處及亳州、淮南、蚌埠、阜陽等地市工作站,正在有序籌建中。

2. 健全制度體系:

圍繞組織建設、隊伍管理、工作計劃及學會工作等核心內容,專委會制定并印發了11份規范性文件,為各項工作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3. 人才隊伍建設:

1)專委會發展委員32名、研究員30名、特約研究員(觀察員)10名,充實了核心研究力量。

2)專委會發展會長單位4家、副會長單位5家,增強了社會資源與影響力。

3)專委會推薦發展省民俗學會會員15名。截至目前,專委會擁有中國民俗學會會員5名,省民俗學會會員35名(含理事5名、學術委員4名)。委員入省會率超80%,會員結構持續優化。

4. 宣傳陣地建設:

1)專委會微信公眾號“江淮民俗史地”正式啟用并投入運營。截至目前,“江淮民俗史地”累計推送稿件40篇,內容涵蓋活動資訊、通知公告、學術論壇、文獻史料等。

2)專委會各項活動獲得社會廣泛關注,相關報道在安徽新聞網、安徽網、大皖新聞、合肥在線、合肥通等主流媒體,瑤海發布等政務新媒體,以及安徽生活網、合拍君、圖說蕪湖、頭條城事人物錄等知名自媒體平臺上刊發,有效提升了專委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5. 學術研究工作:

1)汪凌峰、張小穗、涂多揚等同志主持申報的省市社科課題,成功獲批立項,彰顯了專委會的學術研究能力。

2)束文杰、張小穗、邱志偉等同志面向社會積極開展各類文化宣講活動,有效促進地方文化的傳播與普及。

二、開展活動

上半年,專委會緊密圍繞工作主線,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扎實推進組織網絡建設:

1月11日,專委會召開成立大會暨首屆安徽民俗史地學術論壇,正式掛牌成立。

2月22日,專委會組織赴合肥清書館調研并召開新春第一會,部署2025年度重點工作。

3月8日,專委會組織赴合肥廬州文化村調研并召開專題工作會議,明確秘書處的分工職責和運行機制。

3月30日,專委會召開皖南地區聯絡處暨蕪湖工作站籌備座談會,為區域布局奠基。

4月26日,專委會舉行皖南地區聯絡處暨蕪湖工作站揭牌儀式。同日,組織赴蕪湖鳩茲灣調研,并召開皖南民俗文化與鄉村民宿調研座談會。 

5月18日,專委會舉行皖中地區聯絡處暨合肥工作站揭牌儀式。同日,組織赴合肥穗民藝工作室調研,并召開江淮民藝非遺座談會。

三、對外交流

上半年,專委會積極拓展對外聯絡,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提升品牌社會影響力:

1月,專委會成立前后,收到了來自蕪湖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阜陽博物館、阜陽師范大學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亳州學院亳文化研究中心、蕪湖市鏡湖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亳州市譙城區華佗中醫藥文化研究會、當涂縣博物館、蕭縣民俗文化研究會等多家兄弟單位的賀信。

3月16日,專委會委派副主任兼秘書長束文杰參加省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孫子兵法研究專業委員會成立揭牌儀式。

5月4日,專委會委派副主任兼秘書長束文杰、專委會副秘書長曹夢賢、研究員余亮亮等隨省民俗學會一行赴廬江縣調研。

5月20日,專委會聯合合肥市瑤海區融媒體中心、合肥市攝影家協會新攝影群體工作委員會指導“很合肥 真開心”首屆城市記憶影像展暨老照片征集活動。

6月25日,專委會委派副主任兼秘書長束文杰、副秘書長夏傳明參加蕪湖市甲骨文學會成立大會。

下半年,我們將珍惜良好開局,凝聚更大共識,匯聚更強合力,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務實的作風,推動專委會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努力開創安徽民俗史地事業發展新局面!
 
安徽省民俗學會
社會民俗與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
2025年7月1日
責任編輯: 束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