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是眼睛的“精密底片”,藏著視網膜、黃斑、視神經等關鍵結構,一旦出問題,可能悄悄偷走視力。以下幾種常見眼底病,學會識別早期信號很重要。

    常見的眼底病

    01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長期高血糖會像“小蟲子”一樣啃噬視網膜血管,讓血管變脆、滲漏甚至閉塞。早期可能只是看東西有點模糊,或眼前閃過小黑影,容易被忽視;等到視力突然下降時,視網膜可能已經出現大面積出血或脫離。

    糖尿病患者是高危人群,病程超過5年的人,每半年要做一次眼底檢查。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是基礎,早發現可通過激光或藥物保住視力,拖延可能致盲。
 
 
    02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黃斑是眼底的“中心靶心”,負責看清人臉、讀書看報。50歲以上人群若突然發現看直線變彎(比如門框歪了)、看東西中心出現黑影,要警惕這種病。
 
 
    它分“干性”和“濕性”:干性進展慢,可能只是視力慢慢變差;濕性則可能因為新生血管突然破裂,導致幾天內視力驟降。有家族史、吸煙、長期暴曬的人風險更高,平時可多吃深綠色蔬菜補充葉黃素,每年查一次眼底。

    03 視網膜脫離

    視網膜就像貼在眼底的“墻紙”,一旦因為外傷、高度近視或老化出現裂孔,玻璃體的液體就會趁機滲入,把視網膜“掀起來”。發病前常出現“預警信號”:眼前突然閃過大量“火花”,或像有窗簾從一邊慢慢遮住視野,看東西越來越暗。

    這種病黃金治療時間是發病后72小時內,拖延越久,視力恢復越難。高度近視、有眼外傷史的人,避免劇烈運動,能降低風險。
 
 
    眼底病早期癥狀往往不明顯,定期檢查是最好的“護身符”:普通人40歲后每年查一次眼底,糖尿病患者、高度近視者、高血壓患者等高危人群,遵醫囑縮短檢查間隔。一旦發現看東西變形、黑影、閃光感,別等“自行好轉”,及時到眼科查眼底,才能抓住保視力的機會。
責任編輯: 許吳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