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法治基石 筑牢清朗空間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我省推深做實網絡法治工作,為筑牢山清水秀網絡空間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治興則民族興,法治強則國家強。 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始終把推深做實網絡法治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擺在突出位置,統籌立法、執法、普法,厚植法治思維,創新法治舉措,增強法治實效,為筑牢山清水秀網絡空間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因地制宜立法,夯實網絡空間法治基礎 學校和有關方面應當加強網絡安全、網絡文明、反電信網絡詐騙和防止沉迷網絡的教育;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應當嚴格落實用戶實名制要求,禁止為未成年人提供打賞等服務……自今年1月1日起,新修訂的《安徽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施行,新增“網絡保護”一章,為維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網絡立法是夯基壘臺、固本強基的工作,是依法治網的基礎和前提!栋不帐』ヂ摼W政務服務辦法》,優化再造政務服務流程,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安徽省大數據發展條例》,寫入“皖事通辦”平臺、數字江淮建設、江淮大數據中心等“安徽經驗”…… 近年來,我省不斷健全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規范,健全個人信息保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以及互聯網技術、商業模式等領域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規范,開展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的地方立法研究,推動安徽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延伸適用到網絡空間,依法治網,切實維護國家網絡安全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主動順應信息化發展大勢,立足數據資源迭代更新實際需要,我省于2020年在全國率先出臺《安徽省政務數據資源管理辦法》,推進政務系統互聯互通和政務數據歸集、共享、應用,建設數字政府,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被《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選為立法典型。 嚴格規范執法,營造天朗氣清網絡生態 近日,省委網信辦啟動“江淮凈網·清朗·整治違規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專項行動,集中整治“編發虛假不實新聞信息”等突出問題,進一步規范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活動,提升主流新聞輿論影響力,受到網民廣泛關注和好評。 唯有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期盼。全省深入實施網絡法律法規,加大網絡執法力度,凝心織緊“一張網”,聚力下活“一盤棋”,全力構建綜合管網治網新格局,營造網絡文明好生態。 健全工作聯動機制,壓緊壓實責任鏈條。近年來,我省制定省級網絡綜合執法協調機制,暢通信息共享、會商通報的“綠色通道”,實現案件受理、研判、處置、反饋全鏈條閉環管理。出臺《安徽省網信部門行政執法案件移送操作規范》,明確行政案件、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登記和審批程序,建立聯動處置、限時辦結、執法督查、定期通報、臺賬管理等閉環工作機制。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誰都不愿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間。我省對發現并查實的互聯網違法違規問題,堅持以打開路,重拳出擊,懲防并舉,形成強大震懾效應。2023年以來,聚焦“自媒體”亂象、涉企侵權信息亂象等突出問題,開展“江淮凈網”等專項行動30多個,依法處置違法違規網站900多家、賬號5萬多個,以時代新風推動網絡空間霧霾漸散、天朗氣清。 創新方式普法,推動網絡法治深入人心 從蕪湖的“e網蕪前”到淮南的“豆娃說法”,從亳州的“老君說法”到阜陽的“小潁說法”,近年來,全省精心打造50多個特色網絡普法品牌,形成“一地一特、一城一品”的網絡普法品牌百花園。 全民普法,是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我省大力搭建線上線下普法矩陣,突出青少年等重點群體,創新開展普法活動,持續擦亮“共筑山清水秀網絡空間”普法品牌。 完善線上普法矩陣。我省依托重點新聞網站、新媒體平臺、網絡名人等線上資源,綜合運用安徽網信網、法治安徽網及“網信安徽”“安徽普法”等微信公眾號,形成集“權威發布、法規解讀、以案釋法、動態追蹤”于一體的網絡普法媒體矩陣。 建設線下普法基地。我省積極推進省級“網絡普法e站”建設,全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網絡普法線下主題場所,逐步實現省轄市全覆蓋。目前,各地各單位利用特色資源建設網絡普法主題公園、體驗場館51個,有效推動網絡普法工作入腦入心。2023年以來,省級網絡普法基地共開展普法活動160多場,40多萬人次參加。 創新開展普法活動。全省積極推動開展網絡普法“七進”活動、互聯網法律法規知識競賽、網絡公益普法訪談特別節目、互聯網法治宣傳教育展覽等形式豐富的普法活動。近年來,全省開展各類普法活動620多場,受眾超1000萬人次。 責任編輯: 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