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睜開眼睛,就覺得自己仿佛身在地獄。焦慮、抑郁、恐懼,就和眼前的飛蚊一樣,時刻伴隨,直至將我淹沒。”
  
    很多人對于「飛蚊癥」一詞,可能會感到有些陌生,甚至是遙遠。
 
 
    什么是飛蚊癥?

    飛蚊癥人群看上去與常人無異,而其病癥的表現也就是眼前有飄動的小黑影,還可能伴有閃光感。

    實際上,飛蚊癥是因為玻璃體變性引起的,是一種自然老化現象,隨著年紀老化,玻璃體會“液化”,產生一些混濁物,所謂“飛蚊”是玻璃體內的不透明物體投影在視網膜上產生的,在光線明亮或白色背景襯托下,更為明顯。

    因此,「飛蚊癥」正式的名稱是“玻璃體渾濁”或“玻璃體浮物”,敏感的人甚至可以描繪出它們的各種不同形狀。

    飛蚊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生理性飛蚊癥

    多由玻璃體年齡性改變引起,逐步發生玻璃體液化、變性、后脫離,直至病情嚴重時也會導致病理性病變。
 
 
    玻璃體液化和后脫離——玻璃體出生時為凝膠狀,隨年齡增長玻璃體開始出現液化現象,即凝膠狀的玻璃體逐漸脫水收縮。隨著液化進展,玻璃體出現萎縮和凹陷,玻璃體原有的膠原穩定性被破壞,變得粘稠、不均勻、產生團塊,光線進入眼睛這些碎塊遮擋,在視網膜投射出陰影后出現飛蚊癥。

    病理性飛蚊癥

    病因主要包括:眼內炎、玻璃體積血、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變性、葡萄膜炎、視網膜靜脈阻塞以及全身疾病導致的眼睛病變等。

    玻璃體積血——外傷或手術造成的視網膜撕裂,或牽拉視網膜小血管破裂出血,或因視網膜血管炎、視網膜靜脈阻礙、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高血壓等引起的出血、血液或滲出液進入玻璃體,視野中可能出現紅色、黃色灰白的片狀或團狀混濁。

    玻璃體炎癥——大多由鄰近的視網膜、葡萄膜炎癥波及玻璃體造成,鄰近組織的炎癥滲出液、炎性細胞進入玻璃體,均可出現玻璃體混濁,產生飛蚊癥。

    其他——寄生蟲及其他代謝產物,眼內腫瘤或全身其他部位腫瘤眼部轉移,先天殘留于玻璃體內的胚胎細胞或組織等也可導致玻璃體混濁,高度近視者出現玻璃體變性,均可變現為飛蚊癥。

    飛蚊癥能自愈嗎?

    飛蚊癥在中年人群中的患者比較多,還有部分的年輕人也會患有這種疾病。

    這并不用太過于著急,其實是可以調整過來的,尤其是年輕人,只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以及正確的用眼方式,飛蚊癥是可以自愈。

    其實,年輕人產生的飛蚊癥很少是病理性,絕大部分都是因為不良的用眼習慣導致的。只要大家要改變自身的不良習慣,慢慢的飛蚊癥就會開始好轉。

    但并不是說傻傻地等待它好轉,而是需要改變一些自己的用眼陋習。

    避免長時間連續操作電腦,注意中間休息,通常連續操作1小時,休息5-10分鐘;

    休息時可以看遠處或做眼保健操;

    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勢,一個適當的姿勢,使雙眼平視或輕度向下注視熒光屏,這樣可使頸部肌肉輕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氣中的面積減小到較低;

    如果你本來淚水分泌較少,眼睛容易干澀,在電腦前就不適合使用隱形眼鏡,要戴框架眼鏡。佩戴隱形眼鏡的人,也要使用透氧程度高的品種。

    當然,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由眼疲勞導致的生理性飛蚊癥才可以通過放松緩解,病理性還是得及時就醫!
 
責任編輯: 許吳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