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居民、學生“看大戲” 戲曲藝術納入中小學素質教育體系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生旦凈末丑,坐念唱打舞”……對于包河區的中小學生來說,戲曲進校園、戲曲進社區早已成為日常生活、學習的日常。
“生旦凈末丑,坐念唱打舞”……對于包河區的中小學生來說,戲曲進校園、戲曲進社區早已成為日常生活、學習的日常。記者了解到,自2011年起,包河區正式開始試點“戲曲進校園”工作。
去年,包河區在我省先行先試,印發《包河區“戲曲進校園、進社區”工作實施方案》,在全區全面推開“戲曲進校園”工作。
全區中小學開設戲曲課程
據包河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區8所中小學與轄區內省藝術學院、歌舞劇院、徽京劇院等專業院團簽訂合作協議,全區47所中小學校均開設了戲曲課程,成立戲曲社團,舉行“戲曲進校園”活動達240余場,開設課程千余節,讓傳統戲曲煥發新活力。
學生在戲曲課堂學什么?
據介紹,包河區以徽劇、廬劇、黃梅戲為重點,兼顧其他戲曲劇種,開展戲曲進校園、進社區“十個一工程”。即制作、發放一批戲曲教輔資料,開展一次戲曲知識培訓與戲曲課程研究、開設一次戲曲課程、組織一次戲曲知識講座、觀看一場戲曲演出、創排推廣一批優秀戲曲作品、建立一批戲曲社團組織、舉辦一期戲曲體驗夏令營、開展一次戲曲比賽和知識競賽活動、打造一批特色專欄。
值得一提的是,包河區在推進“戲曲進校園”活動的同時,還延伸開展“戲曲進社區”工作,首批遴選出常青街道金寨南路社區、蕪湖路街道蘭亭社區等9個試點社區,通過發揮社區的力量,讓戲曲走進家庭,讓孩子在戲曲文化浸潤中成長。
戲曲藝術納入中小學素質教育體系
在你的印象中,音樂課似乎總是會被“語數外”所替代吧。如今,從教學的角度看,戲曲藝術的重要性正在提升。
工作人員介紹,2017年起,包河區配合合肥市制作發放一批戲曲賞析光盤和教學輔導資料到全區各大中小學校。鼓勵條件成熟的中小學校、社區結合特色制作戲曲教輔材料。
此外,今年起每年舉辦大中小學音樂教師、街鎮社區文化工作者、民間文化骨干戲曲培訓,教授中國戲曲歷史與流傳情況、戲曲聲腔藝術、戲曲主要表演程式等戲曲知識,觀摩賞析徽劇、廬劇、黃梅戲等經典戲曲劇目。組織戲曲課題研究。
記者了解到,包河區還把戲曲藝術納入中小學素質教育體系和大學生選修課程、社區文藝活動安排,根據不同群體特點與學段課時計劃培育戲曲素養,培養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愛好。
從今年開始,包河區各大中小學每學期每班至少開設一節戲曲知識課程,各級學校少年宮要開設專門的戲曲普及與欣賞課。各街鎮(大社區)兩級中心每年至少舉辦一次戲曲知識培訓課程。
社區居民、學生看大戲,政府來買單
在今天,觀看一場優質戲曲演出要花多少錢?在包河區,這個數字可能是“0元”。
2016年起,包河區就以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由各級文化部門牽頭組織各類戲曲院團,采取觀看現場演出、播放音視頻等多種形式確保每年每校學生、社區居民免費觀看一場戲曲演出。有條件的學校、社區每年要安排學生、居民進劇場觀摩一場戲曲演出。
為了讓學生更貼近戲曲的魅力,包河區還每年舉辦一期戲曲體驗夏令營活動,組織大中小學生學習戲曲行當、服飾、道具、臉譜、身段、唱腔、念白等基本戲曲知識,排演1至2段經典戲曲唱段或折子戲等,培養學生對戲曲藝術的熱情和愛好。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