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縣映山紅油茶園扶貧基地,幫帶300多戶貧困戶依托油茶產業,實現產業精準脫貧。帶動200多名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實現就近就業,靠勞動增加家庭收入。
 

映山紅公司負責油茶生產資金投入,農戶負責管護,公司每月按進度支付管護費,實現企業和農戶利益共贏。
 

公司負責油茶生產資金投入,農戶負責管護,公司每月按進度支付管護費,實現企業和農戶利益共贏。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4月11日,在大別山革命老區六安金寨縣吳家店村映山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電商扶貧驛站,消費扶貧結對的合肥建行人員實地調研,利用建行善融商務平臺助推農產品銷售。該模式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和“結對幫扶”等方式搭建購銷平臺,為大別山革命老區老鄉增加經濟收入,助力大別山革命老區群眾早日致富奔小康。

近年來,金寨縣映山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經營模式,以土地流轉、勞務扶貧、產業幫扶、入股分紅、電商扶貧、技術培訓等多種形式,取得了較好助推脫貧的成效,帶動126戶貧困戶實現長效穩定增收,逐步形成大別山產業扶貧的“映山紅模式”。作為一家集森林旅游,油茶、有機稻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省級農業、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立足山區生態自然資源,走產業化發展之路,通過十年來砥礪發展,自建油茶扶貧基地5600畝(有機認證2000畝),高山有機水稻1200畝,林下經濟500畝,已形成比較成熟的精細化種植、產品深加工、市場銷售全產業鏈。
 

線下訂單收購農戶(貧困戶)自種農產品通過電商線上銷售387萬元,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公司負責油茶生產資金投入,農戶負責管護,公司每月按進度支付管護費,實現企業和農戶利益共贏。
 

消費扶貧結對的合肥建行人員實地調研,利用建行善融商務平臺助推農產品銷售。
 

消費扶貧對接單位合肥建行工作人員在映山紅油茶扶貧基地與農戶交談

如今,大別山革命老區金寨“映山紅模式”已帶動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發展產業5家,“四帶一自”產業幫扶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扶貧基地(車間)3個面積650畝,提供就業崗位24個,發展微商5家,同時帶動了地方物流、快遞、商貿綜合發展。實施村集體資產使用和農村“三變”入股分紅,年增加村集體收入24萬元。為充分發揮產業扶貧服務功能,聘請安徽農業大學專家創建了貧困村專家大院和科技特派員工作站,開展油茶、有機稻及特色農產品種植技術和電商培訓6期,培養經濟人8名,培訓受益農戶580人,技術指導貧困戶發展林下經濟種植南瓜、花生、山芋、等無公害農產品500畝,線下訂單收購農戶(貧困戶)自種農產品通過電商線上銷售387萬元,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結合電商扶貧政策公司穩步推進“電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銷售模式,積極推銷貧困縣區特色產品
 

金寨縣映山紅油茶園扶貧基地,登高眺望,青山環抱下座座農莊,鑲嵌在多彩的原野,宛如幅幅詩畫
 

省建行、電力、國元、水利、鹽業等單位積極采購山區扶貧產品。目前,扶貧產品采購銷售額達560萬元

為建立長期定向采購合作機制,引領全社會開展消費扶貧工作。金寨縣映山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借助全省農產品展銷對接會平臺和扶貧產品銷售平臺,積極組織縣內優質農產品入駐消費扶貧網絡平臺,組織企事業單位考察采購。同省建行系統結合開展支部黨建結對,開通建行善融商務平臺助推農產品銷售,省、市、縣扶貧部門將公司扶貧產品納入全國扶貧產品目錄,省建行、電力、國元、水利、鹽業等單位積極采購山區扶貧產品。目前,扶貧產品采購銷售額達560萬元,結合電商扶貧政策公司穩步推進“電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銷售模式,積極推銷貧困縣區特色產品。推動農產品在全國扶貧網、阿里巴巴、扶貧832、善融商務、新華99等大型電商平臺展銷,探索實施眾面向采購、團購、認領、訂銷等電商營銷模式。不斷擴大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助推扶貧產業穩步推進,實現農戶穩定長效增收。(記者 劉玉才)
責任編輯: 淝南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