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今天這么幸運,能成為全省首個申報環保稅的納稅人。”4月2日上午,合肥地稅廬陽分局服務大廳內,來自安徽江淮集團的彭瀾拿到了一張嶄新的環保稅票,他欣喜地表示,企業不能光想著賺錢,還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今后將加大環保減排投入,推進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安徽第一張環保稅票的成功開具,標志著施行38年的排污收費制度退出歷史舞臺,環保稅征收正式在安徽落地實施。
 
  變化:算經濟賬也算環保賬促清潔生產
 
  “環境保護稅雖然不是一個大稅種,但是開征的作用卻十分重大,環保意義遠遠大于財政意義。”安徽省地稅局副局長李杰生介紹,開征環保稅的目的不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而是為了構建綠色稅制,發揮稅收的杠桿調節作用,助力環保事業和美麗中國建設。
 
  隨著本月起安徽環保稅的開征,以后帶給納稅人最大的變化是既要算經濟賬,也要算環保賬了。將推動企業順應污染防治形勢要求,增強環境保護責任意識,不斷加大環保投入和污染治理力度,促進清潔生產。
 
  首張環保稅稅票的成功開具,標志著施行了38年的排污收費制度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同時,標志《環境保護稅法》在安徽落地生根、全面實施,綠色稅制體系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它也意味著環境保護稅“費改稅”在全省實現平穩順利轉換,環保稅申報征收整個系統開始正常運轉。
 
  企業:從環保稅中嘗到“少排少繳”甜頭
 
  “現在大家都明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保稅的開征能提高全社會環境保護意識。”收到了全省首張環境保護稅完稅證明后,安徽江淮集團重型車分公司財務科科長彭瀾認為,公司在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加大環保減排投入,去年完成環保投入兩千萬元以上。既有效降低了企業的污染排放,也大幅降低企業的負擔,從中嘗到了“少排少繳”的甜頭。
 
  合肥市地稅局黨組書記、局長胡興寬指出,環境保護稅的計稅依據是污染物排放量,計征總的原則是“多排污多繳稅、少排污少繳稅、不排污不繳稅”。合肥通過逐戶核實、排查,最終確定596戶排污費繳費企業為環保稅納稅人,全市環保稅全年收入預計5000萬元左右。
 
  對于全省的企業來說,征收環保稅不會增加發展負擔,因為安徽環保稅稅額使用的是稅法規定最低標準,即大氣污染物每污染當量1.2元,水污染物每污染當量1.4元。而且,為減輕企業監測投入負擔,按規定安裝使用環境監測設備的納稅人,可按10%的比例抵扣企業所得稅。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