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夢新征程】宛言: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在黨的十九大開幕會上,習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中強調,“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民者,萬世之本也。”我們黨來自人民、服務人民,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 民生,是發展中最大的議題。改善民生,是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五年來,一系列頂層設計、一項項改革舉措,無不緊緊圍繞“人民”二字。
在黨的十九大開幕會上,習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中強調,“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報告32000余字,“人民”二字出現的次數高達203次,次次催人奮進,次次直抵人心,激發出13多億人民的強烈共鳴。
我們黨只有“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做到心中有民,才能成為讓群眾暖心的“老鐵”。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96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已經證明,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黨“成長”時,人民是真正英雄;黨“壯大”后,人民是堅強后盾。共產黨人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無論什么時候,必須始終與人民手相牽、心相連。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只有堅守人民立場、永葆赤子之心,“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邊”,群眾才會始終相信你、擁護你、支持你。永遠牢記一句話:“我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和你在一起。”
我們黨只有“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做到心中有畏,才能贏得群眾真心的“打call”。
“君子之心,常懷敬畏。”人不知敬畏,則天不怕、地不怕,結局往往就是自作自受、自取滅亡。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共產黨員“一怕黨,二怕群眾,三怕民主黨派,總是好一些。”“怕”,就是敬畏。“人民是創造歷史、成就夢想的偉大力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對待人民賦予的權力,必須心存敬畏。有敬,才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有畏,才能永保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的作風。有敬有畏,做人有人品,才能用心、用情、用力工作;有敬有畏,當官有官德,才能“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我們黨只有“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做到心中有責,才能讓群眾“走心”且“足夠相信”。
責任重于泰山,擔當詮釋忠誠。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歷史,就是一部服務人民、依靠人民、扎根人民、為了人民的歷史。今天的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牢記,“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形勢如何變化,黨始終是為人民服務的,始終是要為人民做事的。過去如此,今天一樣,將來也是。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心中有責、敢于擔當,是每一個黨員干部必須完成的人生課題。心中有責,才能在不踩“黃線”,不越“紅線”的前提之下,不等不靠,敢于拍板,敢抓敢管;心中有責,才能做到任何時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永遠做人民意志的執行者、人民利益的捍衛者。
“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這段深情的告白猶在耳邊回響;“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大再次向人民作出了新的莊嚴承諾。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