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瘓男子身殘志堅追逐創(chuàng)業(yè)夢想 好人甘當其“雙腿”
相關(guān)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板凳終究無法在更大的空間給予陸廣兵支撐。13年前,鄰村村民楊基能甘當陸廣兵的“雙腿”,背著他走南闖北,幫助陸廣兵一步步丈量著夢想和人生。
身高不足1.5米,體重僅37斤,54歲的陸廣兵靠著一張板凳來回在屋里移動。若不是解開衣服,別人很難發(fā)現(xiàn)他是一名全身肌肉萎縮癥患者。 陸廣兵曾經(jīng)在床上躺了20年,他一度陷入絕望,想一死了之。但之后他靠著一張板凳重新站了起來,并種植大棚蔬菜,創(chuàng)辦農(nóng)業(yè)合作社,開始追逐曾經(jīng)遙不可及的夢想。
板凳終究無法在更大的空間給予陸廣兵支撐。13年前,鄰村村民楊基能甘當陸廣兵的“雙腿”,背著他走南闖北,幫助陸廣兵一步步丈量著夢想和人生。
15歲那年的噩夢
肥東縣牌坊回族滿族鄉(xiāng)牌坊社區(qū),位于合肥繞城高速公路南側(cè)有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民居,父母幾年前去世后,陸廣兵獨居于此。
陸廣兵坐在一張板凳上,靠著板凳來回在屋里移動。家里不大,但是生活用具齊備。他還能坐在板凳上燒出飯菜。
他是一名全身肌肉萎縮癥患者,包括四肢在內(nèi)的骨頭上只剩下一張皮。
陸廣兵也曾有過健全的四肢。噩夢發(fā)生在15歲那年,他去家門口的水塘洗澡,回來后皮膚開始紅腫、發(fā)癢,擦藥也不管用。打了幾天針后,肌肉慢慢萎縮,直至蔓延到全身肌肉。
不久后,陸廣兵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每天躺在床上,全靠父母照顧。絕望中,他想到了死,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解脫。“我想買老鼠藥吃,可是我動不了,父母也不給我買。”
離開睡了20年的床
1997年,陸廣兵在床上已經(jīng)躺了近20個年頭。當時萬念俱灰的他給時任肥東縣委書記郭本道寫了封信:“我當時覺得生命沒有意義,就是寫信試試。兄弟姐妹在外地打工,父母年紀大了,我的未來在哪里?”
沒想到,郭本道回信了:“廣兵同志,來信我于正月初八收到。望你增強信心,身殘志不殘。向張海迪學(xué)習(xí),為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體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你很堅強,也很好學(xué),文字組織能力很強,可以揚長……”
此后,陸廣兵決定重新站起來,離開這張睡了20年的床。
要站起來,先必須坐起來。陸廣兵父親把他抱起來放在板凳上坐著,由于20年沒有離開過床,陸廣兵的雙腿在接觸地面的瞬間鉆心的疼。他練習(xí)坐姿整整花了1個月。
“我想把板凳當作我的腿,我就可以自由行走。”陸廣兵讓父親訂制了一張板凳,他嘗試借助板凳前后左右移動。
因無法掌握平衡,陸廣兵不知道摔了多少次,頭上傷疤直到今天還依稀可見。經(jīng)過1年的反復(fù)練習(xí),他逐漸可以“行動自如”。
陸廣兵終于可以自己走出家門,“外面的世界那么美好,我不能死,一定要活下去。”
2000年,父親去世時,陸廣兵沒有哭,“我前20年把眼淚流完了。這個時候,我只能更加堅強,我要向命運抗爭。”
陸廣兵不愿給外出打工的兄弟姐妹添麻煩,他和老母親生活在一起,直到5年前,母親去世。
走南闖北販蔬菜
陸廣兵不愿閑著,他決定靠自己生活。在政府的幫扶下,他從食用菌入手,并養(yǎng)殖鴨、鵝,種植大棚蔬菜。
在種植大棚蔬菜時,陸廣兵接洽了不少外地蔬菜批發(fā)商。如何才能把地里的蔬菜賣到外地,增產(chǎn)又增收?陸廣兵又開始“折騰”。
2010年,陸廣兵帶著60多戶農(nóng)戶成立了和春蔬菜專業(yè)合作社,帶動村民們種植杭椒、西紅柿、韭菜等大棚蔬菜。
“肥東氣候適合種杭椒,以前沒有人牽頭去賣。我這些年在外面跑銷售,認識外地的批發(fā)商、大超市,可以幫助農(nóng)民們銷售。”陸廣兵說。
在牌坊社區(qū)老村長許高順的眼里,文化程度不高的陸廣兵,貴在堅持自學(xué),“他肯努力,我們都看在眼里,所以村民們愿意跟著他干。”
村民徐道林說:“陸廣兵多虧了大家的幫助才有今天,他也在努力回報社會。”
而陸廣兵之所以拼死拼活,只為把荒廢的20年補回來,“我一無所有,只有把事業(yè)干好,才能對得起我虛度的光陰。”
在政府的幫助及陸廣兵的帶動下,和春蔬菜專業(yè)合作社發(fā)展勢頭良好,農(nóng)戶們平均每個大棚年純收入達到8000元。
“我就是你的雙腿”
陸廣兵曾得到過不少好心人的幫助,其中之一是隔壁民新村村民楊基能。13年前,楊基能從同學(xué)處聽聞陸廣兵的事情后,便主動幫助他——背著陸廣兵販賣蔬菜。
楊基能沒有想到,這一背就是13年。陸廣兵父母去世后,楊基能更是成了陸廣兵的依靠。
只要陸廣兵一個電話,楊基能就騎著電動車從隔壁村趕過來,“不夸張地說,十天我有九天在陸廣兵這兒。好在我孫子都大了,不需要我照顧。”
由于當兵時練就了強健的體魄,今年69歲的楊基能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年輕10歲以上,步履扎實。
“他(陸廣兵)的力氣很小,輪椅車也用不上力,去鄉(xiāng)政府都要靠背,沒有楊基能這些年背著,陸廣兵哪也去不了。”村民張登球告訴記者。
借著楊基能的雙腳,陸廣兵朝著自己的夢想邁步。
為了跑銷售,陸廣兵每年都要去北京、濟南、杭州、上海等地。一出門,他就全靠楊基能背。
楊基能不僅要背著陸廣兵,手里還要提著小板凳。累了,就放下板凳,讓陸廣兵歇歇。
說起這些年的辛苦,楊基能含淚說道:“小陸看著就(讓人)傷心,跟他比我的辛苦不算啥。背著他,相當于我自己鍛煉身體。”
至于還能背多久?楊基能想了想,沒有給出具體期限。
陸廣兵家的墻上寫著這樣一段話:“生命的意義并不因為你四肢健全或身有殘疾,而在于對生活的追求、信心、勇氣和毅力以及對社會能力的貢獻。”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