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巡禮中國”第五屆文王貢酒自釀文化節在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文王酒廠隆重舉行。

       從一個自釀節慶儀式到文王貢酒活態文化的創意重現,歷經5年的“文王自釀文化節”,已成為文王酒業的超級IP,此次文化節更是以巡禮大典為核心,圍繞傳承周禮、封藏秋釀、尊師重道的精神內核,通過文化、歷史、工藝、互動等多維展示,精彩詮釋了文王貢酒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

       今年,文王貢酒正滿66周歲,自建廠以來,始終傳承3000年古法技藝,堅持“文王貢酒、自家釀造”,定位“真實年份、綿甜濃香、非遺釀造”產品特質,弘揚古沈美酒文化,積極履行責任擔當,美好聲譽響徹大江南北,在競爭激烈的徽酒大軍中名列前茅,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何以巡禮?
——弘揚周禮 塑造文化IP
        于文王貢酒而言,“周禮”正是其文化源頭。
        文王貢酒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042年,文王十子聃季載受封沈子國(今臨泉),公元前1039年聃季載獻酒周王室,周天子把此酒用于最為隆重的春、秋兩祭,乞求天地祖先賜予國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民間稱之“貢文王、文王貢”,文王貢酒由此而來。

        1958年建廠后,文王貢酒傳承3000年古法技藝,守正創新、堅守品質,以酒成禮,推出皇宮宴、文系列、人生系列三大系列,持續發展壯大。
      “萬丈紅塵三杯酒。昔文王之世,禮制初創。觀天地之序,察人心之和,遂制禮以化萬民。文王貢酒,以酒成禮,為禮之象征。”自釀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的周禮易經講堂上,知名易學博士梁星宇道出了文王貢酒與周禮文化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
     “傳承弘揚中國禮文化是文王品牌的使命擔當。”文王酒業黨委書記、總經理王越一字一句、鏗鏘有力,他說,此次的“巡禮中國”主題,就是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深深扎根臨泉這片沃土,讓文王貢成為臨泉文化的名片、成為臨泉人阜陽人骨子里的驕傲。

      傳承二字,離不開一代代匠人。
      文化節上,拜師儀式莊嚴神圣,一整套匠心傳承的拜師儀式,彰顯著文王貢酒師帶徒的優良傳統,傳承著文王人對品質的極致苛求。

      建廠以來,文王貢酒歷經六代匠人的技藝傳承,時至今日,文王貢酒的頭銜越來越多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綿甜型白酒的首創者、“中華老字號”榮譽稱號……均是對六代匠人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

何以賦能?
——匠心釀造 科技加持造“綿甜”
      一家酒企想要發揮酒的文化載體作用,產品品質是基礎,只有做好了基本功,才可能書寫出更多的故事。
      文化節現場,各界專家、學者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齊聚一堂,在烹制文化思想盛宴的同時,一道科技大餐引起眾人關注——文王綿甜型白酒產品背后的科研成果。

      要知道,白酒是全球風味組成及感官特征最復雜的蒸餾酒,特別其釀造機理極為復雜,多少年來,文王貢酒一代代釀酒師通過經驗總結完善釀酒工藝,以匠心傳承釀就歲月經典。
      如今有了現代科技的加持,更讓傳統技藝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文化節活動中,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王德良揭開了文王綿甜型白酒香味形成機理的奧秘——通過對文王酒業生產所使用到的生產物料的基本性能和菌群結構進行系統性分析,對釀造工藝進行梳理,再從多個方面進行創新改進,最終使得文王釀造的白酒風味更加協調,香氣更加幽雅細膩,口感更加綿甜甘爽。

        2023年,由文王酒業、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共同起草的《綿甜型白酒》《綿甜型白酒生產技術指南》兩項團體標準正式實施,文王成為綿甜型白酒首創者、定義者,為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循環百道,非遺釀造,久儲秘封,真實年份,嚴檢優評,綿甜濃香。”一首《綿甜賦》,讓科技因子賦能的文王綿甜型白酒,又增添文化韻味。
       通過風味研究,文王貢酒揭開了綿甜型白酒風味的神秘面紗,又結合“風味、健康”雙導向,推動白酒產業綠色發展,在做好傳統工藝堅守的基礎上,以創新精神弘揚傳統。
何以煥“活”
——文化引領 提升文王品牌價值
       封藏是中國傳統文化里的一部分,也是本屆文化節的重頭戲——2024文王秋釀頭排封壇儀式,賦予白酒二次生命,給了白酒新的生命、新的內涵,將這場盛會推向高潮,緊隨其后的文王周禮八藝游園會,滿載禮、樂、射、御、書、數、釀、鑒,盡顯禮文化的精髓、酒文化的魅力。



       這一盛會,對于文王貢酒來說,是弘揚周禮、年年相約的盛會,更是煥活品牌、美美與共的盛會。
       縱觀文王貢酒66年發展史,有“自家釀造”的立足之根,有非遺傳承人的匠心堅守,也有生產工藝的轉型升級,亦有品牌塑造的煥發“活力”。
       未來如何更好煥“活”?
       王越心中十分明確:堅持文化引領,提升品牌價值,以第五屆自釀文化節為新開端,在線上推出“問禮全民,以禮相辯,以禮為題”三部曲,全民“詢禮” ,掀起思辨禮文化、光大禮文化的熱潮。
       煥“活”當然不止文化,產品品質的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市場運營的拓展,就在今年1-9月份,文王公司銷售收入、上繳稅金實現了雙增長,在此基礎上,下一步的市場拓展計劃尤為關鍵。
     “這幾年,文王一直堅持‘產品做簡、結構向上’,形成了‘一高、一文、一特’的產線布局,在樹立品牌形象,梳理產品結構方面順應了消費趨勢,增加了市場競爭力厚度。”王越說,當前的市場拓展計劃重是強臨泉、戰阜陽,省內市場點狀擴張,省外市場優商布局。
       在自釀文化節、群星演唱會等一系列文王品牌文化建設過程中,文王貢酒周禮文化逐漸成為推動產品銷售和消費的核心驅動力。因此,在周禮文化的支撐下、在科技研發成果的加持中,文王貢酒未來發展的道路與其市場拓展計劃十分契合。
       文王有“禮”,以酒為媒,展示著地方特色品牌、“阜陽名片”的豐厚底蘊,亦逐漸成為全國互通的社交語言和外交名片。
責任編輯: 程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