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停車資源,推進錯峰、共享停車,建成一批“口袋”停車場,實現一鍵“智慧停車”……1月18日,從合肥市城管局獲悉,近年來,合肥聽民聲、解民生,多措發力破解“停車難”。
 

  “辦事10分鐘,停車1小時”。隨著合肥市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長,“停車”這一難題曾經戳中無數合肥市民心中的“痛點”,這道難題在部分區域、部分時段幾近“無解”。隨著停車資源高效利用工作的不斷探索和逐步推進,難題得到破解:據合肥城管部門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在原有停車場、位的基礎上通過資源高效利用,已釋放公共停車泊位106110個,滿足市民停車需求。

 


對外開放 單位停車場拓展城市停車空間


  為拓展城市公共停車空間,合肥積極推進國有類停車資源對外開放,在鼓勵市屬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面向社會開放停車資源的基礎上,采取委托經營、聯合經營等多種形式,將各類國有類停車資源加入專業化運營體系。“我們目前已推動合肥報業傳媒集團、蜀山區民生大廈及瑤海區法院等80多家黨政機關開放停車場,釋放停車泊位29116個。”合肥市城管局指揮考核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高新區在與城泊公司合作的基礎上,將轄區內創新產業園停車場、科創中心停車場整體對外開放。瑤海區、經開區、新站區先后也與市城泊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共享停車 盤活現有停車資源


  停車難、停車貴是城市有車一族最大的煩惱之一,因此盤活現有的停車位資源是解決難題最根本的方法,合肥試點錯時錯峰共享停車模式。蜀山區以城改大廈、西湖國際為代表的企事業單位、商業綜合體作為模板,推進“辦公停車+社區停車”模式,以“一點”覆蓋“一片”,工作日上班族車輛停入社區,晚間居民小區車輛停入商業中心。廬陽區財富廣場、建華文創園等共享停車項目已投入使用,包河區要素大市場、金融港等錯時停車點受到普遍歡迎。城改集團停車場在全天24小時向市民開放的基礎上,設置晚間停車卡,以惠民價格延伸向周邊居民提供晚間及節假日停車服務,停車場輪轉率平均提升46%。“目前,全市已試點錯時共享停車場200多個,釋放共享停車位67194個。”合肥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口袋”停車場 有效補充停車泊位“缺口”


  “機動車數量暴增,而停車位卻一直稀缺,我們充分利用城區待建地、邊角空地等空間資源,擴寬停車空間。”合肥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空間上,城管部門充分利用建成區內一些小規模的城市邊角地、零星地塊,以停車矛盾尖銳,停車需要量大為重點,先后建成蜀山區洞三停車場、植物園南門臨時停車場等一大批“口袋”停車場;時間上,對于納入收儲、暫未上市的土地,抓住2年左右的空檔閑置期,建設臨時停車場。先后建設大通路臨時停車場、大東門臨時停車場等,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新增臨時停車場90余個,提供停車泊位9800余個。
 

 

 

智慧停車 科技助力讓停車不再難
 

●如何提高停車設施周轉率,減少尋位繞行時間,促進動靜態交通和諧運轉?
 

  合肥市城管部門打造了全市統一的智慧停車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該平臺接入765家公共及配建停車場數據、23.5萬個停車泊位信息。實現移動應用端、城市停車誘導系統、違法停車勸離系統、停車場備案等系統“四統一”。同時將停車資源車位布局、泊位數量、共享時段、收費標準等數據全面接入平臺,打通停車信息資源數據壁壘。
 

 

 

●停車泊位信息“儲存”后,如何將信息“輸出”給市民知曉使用?
 
  合肥城管部門積極推進城市停車與移動互聯網融合發展,通過路邊停車誘導屏、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實時公布城市停車泊位信息,引導車輛有序停放。“我們研發了長三角首個市級智慧停車系統,有停車需求的市民可下載‘合肥停車’APP或使用高德地圖推出的‘一鍵智慧停車’服務,實現‘智能感知-智能導航-智能服務’,精準引導車輛停放。”合肥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市已有610個停車場、18.9萬個停車泊位接入該地圖,實時為車主提供停車場選擇、停車泊位查詢等信息,有效緩解熱門商圈及公共場所周邊因為停車難造成的道路擁堵。
 

 

 

  下一步,合肥市城管局將從廣大市民群眾出行體驗、停車感受出發,進一步加快公共停車資源整合、推動共享互助停車模式,實現全市停車資源高效利用,讓停車服務便捷精準,讓市民停車體驗舒心愉快。

責任編輯: 許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