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記者從合肥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獲悉,“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報告正式出爐,您最關心的生態環境、城市建設、社會民生等方面的規劃落實情況,都在這次評估的范圍內。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農村道路暢通工程開工建設9260公里,城鎮新增就業63.17萬人,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15所......從中期評估結果看,《綱要》確定的加快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培育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建立健全充滿活力的城市治理體系、著力打造城鄉協調的現代化都市區等9個方面的主要任務總體進展順利。

 

  闊步邁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

 

  近年來,合肥市堅持改革創新,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先后獲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等,成為國內集五大“國字號”創新品牌于一身的唯一城市。

 

  此外,合肥在基礎研發上也取得一批原創性成果,量子通信、鐵基超導、智能語音、強磁場等技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建成了全球首個量子通信城域網,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由中科大主導研制。同時,誕生了世界第一臺量子計算機、首款多語種實時翻譯機、首條平板顯示10.5代線,研發出我國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雙離合自動變速器、X射線口腔CT診斷機、太赫茲人體安檢儀等。

 

  目前,合肥擁有各類研發機構1316家,院士工作站47家,博士后工作站98家;擁有各類人才173.3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6萬人,兩院院士108人;2017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8%,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長309戶,總量達1666戶。

 

  更具獲得感的幸福城市魅力凸顯

 

  記者從報告中獲悉,自“十三五”以來,城鎮新增就業63.17萬人,2016年和2017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3.03%和2.86%。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兩次提標,增至每人每月145元,逐步縮小城鄉低保標準差距,低保城鄉統籌范圍由城區擴展到縣域。同時,全市累計開工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76557套,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15所、新增學位17.4萬個。

 

  此外,市醫療衛生財政投入累計達174.52億元,擁有醫療衛生機構2241家,城市社區衛生機構覆蓋率達98%以上,城鄉居民新農合參合率達105.43%。出臺“1+20+X”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市、縣兩級累計安排各項財政扶貧資金40多億元。至2017年底,全市112個省級重點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由建檔立卡之初的4.8%下降至0.06%。

 

  深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近年來,合肥市城區建成了一大批特色鮮明的公園游園、水系風光帶、景觀道路,區綠化覆蓋率已達46%。同時,重點領域污染防治成效顯著,2017年,PM10和PM2.5濃度分別為79.9、56微克/立方米,分別下降4.9%和1.7%,成為全省唯一實現“雙下降”城市,順利獲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和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

 

  總體上看,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綱要》實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主要指標和任務完成情況較好。創新發展5個指標全部為良好,位居第一,說明我市創新驅動戰略成效突出;民生福祉有11個指標為良好(指標數為14個),說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目標得到了體現;生態文明有4個指標為良好,說明生態環境治理力度加大,生態恢復效果較明顯;協調發展有3個指標為良好,說明城鄉差距有所縮小,城鄉一體化發展有了新進展;經濟發展有3個指標為良好,4個指標顯示為正常,這主要與宏觀環境變化有關。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