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金玉、徽韻、明雅、淡彩作為城市設計指導思想;色彩設計涵蓋自然地理、城市建筑、廣告系統、道路系統、城市家具系統、城市景觀系統……5月15日,記者從濱湖新區管委會獲悉,為打造色彩濱湖,該區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城市色彩設計。

  在全省率先啟動城市色彩設計
 
  在鋼筋混凝土堆砌的建筑森林里,不少城市看上去都像是一個模子里面印出來的,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城市色彩直接反映城市的歷史文脈和整體風貌,是城市特色與品位的標志。老城區建筑已成型,很難再改變,而新區卻有很高的可塑性。
 
  目前,濱湖新區城市大體量呈現黃白色調,穿插少量彩色,但色彩分布較為隨意,建筑色彩配色較為單調。不同功能的城市區塊,未能形成各具特色的色彩氛圍。城市家具沒有形成系統,品質感稍欠。此外,鋪地拼貼方式太多,沒有形成系統,局部缺少人性化指導。
 
  “經過十年的發展,是時候打造精品城區了。”濱湖新區建設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濱湖新區先試先行,把城市色彩規劃提上了日程。目前,《濱湖新區城市色彩規劃》已基本敲定。城市色彩設計在全省還是首次。
 
  金玉、徽韻、明雅、淡彩成設計核心
 
  作為徽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安徽形成了四大地方學之一的徽學。著眼合肥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如何在色彩規劃上對文化傳承、國際都市、生態宜居等因素加以綜合體現,成為濱湖人積極思考的問題。
 
  根據濱湖新區“一帶、三軸、四片”的區位用地功能空間體系,規劃提出,要形成以多組團色彩規劃結構,各區組團色彩表情不一,兼具自身形象特色。
 
  其中,北部高鐵站片區主要以居住、商業建筑為主,公共建筑為輔;色彩表情為暖黃、沉穩、雅致。中部駱崗片區以工業、居住建筑為主,公共、商業建筑為輔;色彩表情為冷灰、淡雅、潤彩。南部濱湖片區主要以居住、公共建筑為主,商業建筑為輔,色彩表情為亮灰、明雅、淡彩。大圩片區主要為防護綠地。
 
  此次色彩規劃范圍為:濱湖新區規劃范圍內十五里河以南區域,約60平方公里(扣除綠地和湖水面積)。根據徽文化、合肥地域文化及濱湖新區獨特的自然條件,規劃明確,濱湖新區將金玉、徽韻、明雅、淡彩作為城市設計指導思想,并結合規劃,制定從宏觀到微觀的頂層設計。
 
  七大塊入手多維度包裝城市
 
  “濱湖新區的色彩設計不是傳統上的規劃,而是將色彩規劃進一步分級量化。”濱湖新區相關負責人透露,濱湖新區的色彩設計由自然地理、城市建筑、廣告系統、道路系統、城市家具系統、城市景觀系統等七個方面構成。
 
  濱湖新區將從多維度梳理與包裝城市,更加細化地管控城市色彩問題,力圖最大限度地將城市的自然條件、文化傳承、建筑裝飾、市政設施等方面統一配套,在明確城市色彩主旋律的基礎上,對重要區域的建筑進行定制式色彩設計。
 
  比如,在城市家具設計暨市政配套設計上,規劃明確提出,將徽派建筑的神韻加以體現,將徽文化、江淮文化等元素自然融合進設計中,使人們不論身在何處都能感受到濃郁的徽風皖韻。
 
  注重傳承培育城市人文基因
 
  “城市色彩規劃不僅是技術上的,更要在人文上體現,這是濱湖新區的靈魂,是軟實力。”濱湖新區規劃分局負責人透露,常規的學校用色以米色與紅色為主,過于程式化,缺少人文關懷與校園特色,而現在我們要打破這種限制。
 
  目前,濱湖新區已經將城市色彩規劃率先運用到了學校上。在學校色彩搭配與色調選擇上,充分考慮學生身在其中的視覺及感受,營造活潑開朗、充滿人文關懷的校園氛圍。2016年新建的嘉陵江路中學、萬慈小學等六所中小學校就體現了這一點。
 
  濱湖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在建設項目相關審批流程中納入城市色彩硬性要求,在頂層設計層面將城市色彩的設想進行落實,把濱湖新區打造成有著徽風皖韻基因的現代化新城。”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