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站高新區第二屆“百場戲曲進社區”首場活動成功開展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暖日晴風初破凍 柳眼梅腮 已覺春心動
滿臺鑼鼓傳磨店 水袖長衫 又聞廬韻香
由新站高新區磨店社區管委會組織的新站高新區“百場戲曲進社區”惠民演出季啟動儀式于日前在該轄區少荃家園廣場鳴鑼開唱。臺上絲琴扶風、百花耀眼,臺下人頭簇動、笑語歡歌,好一派春的景象融在了這翠綠的廣袤沃土上。戲沒開演,臺下倒是先熱鬧了起來,一位兩鬢已見白絲的大嫂滿面春風的對筆者說:別看我唱不好‘妹妹你坐船頭’,要是唱秦雪梅你指不定唱不過我呢,話音剛落跟著就有板有眼的唱了起來——‘扇子飄飄東墻看那,東墻上一幅畫愛壞雪梅女佳人......’瞧她那專注的神情,舉手投足一招一式還真是那么回事。大嫂的非正式演出逗得圍觀的人群開懷大笑,這笑聲與臺上的開鑼聲連成了一片。
(主持人)
(領導致辭)
多年來,合肥新站高新區管委會用各種形式宣傳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學習和貫徹習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發展經濟不忘文化建設,在傳承傳統戲曲文化上做了大量工作。他們組織戲曲進校園、進社區、進養老院等各項公益演出活動。該區領導十分重視本轄區的民營文化社團的發展,指派專人幫扶和引導轄區內民營文化社團的建設,鼓勵他們多排多演轄區居民愛看的地方戲并要求他們多創作一些轄區老百姓身邊好人好事的題材故事。這為轄區民營文化社團的健康成長明確了方向。
(演出節目圖片)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國家、民族的強盛從來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緊跟時序順應世情才能唱好新時代夢想的大戲。而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和傳承,則反映了現代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這份自信是華夏崛起的強大動力。亦是地方人文厚重底蘊的體現。
(相關領導接受采訪)
新站高新區地處我市城東北隅,與肥東毗鄰。這里的居民有喜歡聽唱廬劇的傳統,閑暇時更是三三兩兩在小區廣場、文化站里學說摹唱。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物質生活的日漸提高,轄區居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更是愈發高漲。新站高新區管委會因勢利導率先在我市推進舉辦了“百場戲曲進社區”惠民演出季活動,現已舉辦兩屆,得到了轄區居民的贊許。新站高新區磨店社區管委會副主任丁彥如是說:“中國的戲曲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這份遺產既包含著凝重的歷史,亦涵蓋了沸騰的現在,更指向夢想的未來,因此,我們始終都是以崇尚之情宣傳戲曲文化,以呵護之心傳播廬腔廬韻。我們要在自身文化高度自信的基礎上,以戲劇為抓手傳承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活動現場圖片)
(演出結束合影留念)
愿廬劇之花在新站高新區顏紅枝壯。(闞宏軒 葛卉卉)
責任編輯: 海帶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