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足球的成功并非偶然。恒大進入中國足球,創造了不可替代的輝煌歷史,但同時也給中國足球以啟示:只有改變,才能擺脫落后。

 

  當前的恒大已經是亞洲頂級豪強,在分析恒大成功秘訣時,不少業內專家在剖析恒大發展的細節時,同時對恒大的改革精神給予極大肯定。恒大在職業化的過程中,毅然摒棄常規理念,突破傳統中超俱樂部的思想禁錮,成為一股引領中國職業足球發展的新鮮血液。

 

  擺脫落后,堅持與國際接軌

 

  而為了長遠發展足球事業,恒大也將根基放在了青訓事業上。自斥資19億建設世界規模最大的恒大皇馬足校后,恒大一直試圖嘗試用世界級的教師團隊、世界級的訓練水平以及世界級的比賽來培養和鍛煉青少年人才。事實證明,這種嘗試是成功的。

  

QQ圖片20181119120634.jpg

 

 

  辦校以來,累計為國青、國少隊輸送269人次,培養各層級青少年人才超3000人、教練員和裁判員241人。其中,西班牙分校為國青、國少隊輸送47人次,為恒大俱樂部輸送83人,譚凱元、王世龍、陳泉江、蔡明民等年輕球員進入一線隊。

 

  但是,國內青訓體系的全面落后,仍是制約中國足球發展的根本原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青少年領域,國內水平最高的賽制是土倫杯、濰坊杯、U17四國邀請賽、U19四國邀請賽等,與世界頂尖水平相去甚遠。且先不論國內教學體系的水平如何,單就學生比賽經驗一點,就落后世界水平太多。2016年,49家中超、中甲及中乙俱樂部中僅20%擁有獨立梯隊,31%的俱樂部未建立梯隊;中超僅9%的俱樂部青訓年投入超過1000萬元,69%的俱樂部青訓年投入達不到準入標準的400萬元。

  

b9ef352690604ad4b6e2da6b625f44d9.jpg

 

 

  盡管2017年以后中超推出U23政策,鼓勵俱樂部重視青少年人才培養,但無法擺脫與世界水平脫節的現狀。

 

  因此,恒大做出的改革是:在國外設立賽事,自己球員參賽。只有這樣,才能擺脫體制和環境的禁錮,快速收獲實效。

 

  高起點教育,學員進入國際職業化流水線

 

  經了解,“恒大杯”馬德里足球冠軍賽設立U14—U18共5個年齡段的比賽,每年兩個賽季,賽期共十個月,每周都有比賽;每個年齡段各19支隊伍參賽,每年比賽112場,其中恒大分校隊參賽48場。

  

QQ圖片20181119120708.jpg

 

 

  首先保證了學員的比賽經驗,14歲開始連續5年參賽,一直到18歲,確保其通過長期、系統的高水平比賽持續提升競技水平,加速從青少年球員成長為優秀的職業球員。

 

  另外,比賽嚴格執行國際足聯比賽規則,包括正式裁判、紅黃牌、換人名額等,完全“真刀真槍”實戰練兵,讓恒大西班牙分校學生從小對正式比賽及賽事規范有完整體驗,塑造來之能戰的“賽事球員”。

 

  按照賽程,周周都有比賽,最大限度解決了中國青少年球員賽事匱乏的問題,還通過高水平、高質量、強對抗的比賽迅速提升球員競技水平。

  

QQ圖片20181119120702.jpg

 

 

  通過與國際頂尖青訓體系接軌,恒大足校的球員將在提升綜合能力的同時,快速適應西班牙乃至歐洲當地文化。而隨著賽事影響力不斷擴大,也為恒大西班牙分校球員進入歐洲職業聯賽打下堅實基礎。

 

  如果不斷有高水平的運動員在歐洲被球探發現,五大聯賽將最終打破無中國人的空白。

 

  而恒大“全華班”夢想的實現,也將成為助力中國足球騰飛的標志。

 

  虧損6.5億,投資未來藍海市場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運動,盡管中國足球水平全面處于落后,但從職業俱樂部規模的不斷擴大可以預見,足球帶來的附加值遠超想象。而保持足球蓬勃不衰的根本,是要做好青訓教育,當然,這也是足球發展的基本規律。

 

  據恒大人士介紹,2011年投入19億元,建設世界規模最大、在校生高達2800人、硬件設施一流的國際足球學校。但作為仍在成長階段的恒大青訓,其虧損的力度也讓外界震驚,據統計,恒大皇馬足校辦學六年來累計虧損超6.5億元。

 

  不過,這絲毫沒有阻止恒大投資青訓事業的腳步。按照上述文件,恒大從2018年開始,將進一步加強足校建設,每年投入約2.5億元。

  

QQ圖片20181119120614.jpg

 

 

  足球,目前是舉國課題。對于青少年足球的發展,領導曾作出“大力發展青少年足球,通過扎扎實實的努力,久久為功,逐步提高中國足球水平”的重要指示,由此可見,提升足球水平已經在青少年的培養階段實行。

 

  而按照歐洲足球市場的收益,結合中古足球的龐大市場,正在全新洗牌的足球必將迎來職業市場的全新變革。而在此時抓住發展東風,扎實做好青訓事業,恰恰是掌握未來足球發展的根基。恒大看中的長遠利益,和異常龐大的市場藍海。

 
責任編輯: a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