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金融研究院專家:2017年中國經濟或面臨四大金融風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1月17日,“前瞻·新聚焦 新趨勢 新未來”高峰論壇在南京召開。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主任黃志龍受邀出席,
1月17日,“前瞻·新聚焦 新趨勢 新未來”高峰論壇在南京召開。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主任黃志龍受邀出席,發表了《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2017年經濟發展改革大勢》主題演講。
黃志龍表示,雖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但是中央對于2017年經濟形勢的研判和決策部署值得大家關注和研究。“2017年實際的經濟形勢可能比預期的更為嚴峻,而防控金融風險任務突出,振興實體經濟將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圖: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主任黃志龍發表演講)
經濟形勢或嚴峻 存在四大金融風險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將“穩中求進”上升到“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中穩增長列首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政策目標不變,穩就業是底線。
“不過,2017年,國內實際的經濟形勢可能更為嚴峻。”黃志龍認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將成為經濟決策的首要目標。”
從經濟工作會議中不難看出,中央要求“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對此,黃志龍特意提醒投資者,當前有四大金融風險點值得重點關注:房地產天量庫存、價格高企的“堰塞湖”未解除,熱點城市房價泡沫的風險巨大;國有企業艱難去杠桿,將出現債轉股、僵尸企業破產現象,債務違約、影子銀行風險和銀行不良資產上升;2017年美聯儲持續不斷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導致人民幣貶值和資本外流壓力不斷加大;國際金融市場黑天鵝事件頻發,將激烈動蕩,逢“七”魔咒未消。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取得實質性進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2017年將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年,“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也將取得實質性進展。對此,黃志龍從去產能、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四大方面一一進行了論述。
在去產能、去杠桿方面,黃志龍認為,2017年一批以地方國有企業為主的“僵尸企業”兼并重組、破產清算的現象將不可避免,決策層將采用“市場、法治的辦法”推進去產能工作。同時,他說企業杠桿率下降,政府或者居民的杠桿率必然上升,而當前居民杠桿率已經達到歷史高點。“企業部門去杠桿的主戰場在國有企業,主攻方向是僵尸企業破產清算、債轉股和混改。”
而在降成本、補短板方面,黃志龍指出,此次降成本與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大的差異是刪除“降低財務成本”,而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這說明當前金融體系的利率水平正處于歷史低位,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是結構性難題,寬松貨幣和信貸的總量政策無法解決,企業降成本的方向將更加側重于減稅降費、能源成本、勞動力成本等方面。
他還提到,在未來幾年內,醫療、教育、養老等社會事業和地下管網、環境治理、精準扶貧等問題,這些領域既是“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也是“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中央和各地將著力補足在上述關鍵領域存在的短板。
房地產去庫存任重道遠 長效機制將加快建立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新強調了房地產的定位,將“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政策的目標是“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而從房地產調控的政策工具來看,會議要求“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同時“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
黃志龍表示,由此可見,房地產短期去庫存任重道遠,長效機制還正在“研究”,特別是房地產稅的立法是長效機制的基石。“在我看來,2017年房產稅出臺的可能性不大,土地供應將成為房地產調控‘一城一策’的主要工具。”
振興實體經濟已經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房地產回落,實體經濟才是正道。黃志龍說,本次會議對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視,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這源于2016年以來民間投資低迷、房地產泡沫化、實體經濟不振、資金“脫實向虛”的問題嚴峻,重建實體企業家對中國經濟的信心迫在眉睫。
而鼓勵實體經濟發展還有一些國際因素,如美國特朗普大規模減稅政策吸引跨國制造企業進入美國,英國跟進減稅、印度莫迪改革效果顯著,也使中國實體經濟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
針對一些輿論對國進民退、外資投資環境惡化的質疑,中央強調“建設法治化的市場營商環境”、“在市場準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創造條件”,特別提出要“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專心創新創業”,這給專心實體經濟、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民營企業吃了定心丸,也為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中小微企業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2017年通過降低稅費、放松管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保護產權、完善法治環境等政策,將有利于國內外資金‘脫虛向實’,刺激實體經濟的發展。”黃志龍這樣說到。
此外,在本次高峰論壇現場,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研究院石大龍以“互聯網時代傳統商業和銀行如何創新突破”為主題,與來自新百、南京鵬欣水游城、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企業界、銀行界的大咖,探討了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如何實現創新轉型。
責任編輯: A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