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故事:越是吃勁的時候,越要挺身而出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越是吃勁的時候,越要挺身而出——安徽疫情防控一線直擊之五十五
“我是村第一書記,我必須帶頭沖在前面,守護好這一方平安。”眼前說話的正是安徽鳳陽縣大廟鎮高陳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謝松。 黑色的鏡框,一身再樸素不過的穿搭,雖然看起來斯斯文文,可一旦工作起來,謝松卻是雷厲風行。 “大年三十接到鎮里的緊急電話,我立馬返回村里,緊急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在最吃勁的兩個月里,我一步沒有離開高陳村。”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謝松還迅速組織了黨員干部、志愿者等22人的突擊隊,全力開展疫情防控,落實群防群控各項措施。 本以為疫情防控形勢好轉,謝松可以好好休息,但他自己卻閑不下來“這段時間,疫情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沖擊太大,我實在是放心不下。”為了更好地掌握村民的生活狀況,他挨家挨戶進行走訪,“別擔心,只要有需要,你們盡管來找我!” ![]() “謝書記,廠里還剩兩千多斤粉絲賣不出去,怎么辦?”前些日子,村里的種糧大戶周廣龍跑來求助。 周廣龍經營的紅薯粉絲加工廠,是村里扶貧產業項目,今年剛有起色,生產了兩萬多斤粉絲,受到疫情影響,年后還有兩千多斤存貨沒有銷路。“作為扶貧產業項目,受損的不僅僅是周廣龍一人,在工廠里打工的村民也會因為產品銷路不暢,而影響收入,這直接關系到脫貧工作的成敗。”謝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他還是一個勁安慰周廣龍。“別擔心,這件事我來想辦法,保證讓你不受損失。” “局長,村里的粉絲銷售不暢,您是否能幫幫忙?”經過多方協調,謝松找到了縣里的交通局。“沒問題,把粉絲每十斤打包成一份,我們買來送給在一線執勤的同志們。”謝松立即行動,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給了周廣龍,并發動群眾一起幫他打包,短短幾天時間,周廣龍的難題就被化解。 疫情防控期間,為盡量減少村民出行,保障春耕備耕不誤,謝松與村組干部一道走訪種養殖經營大戶、農業合作社和部分村民,了解統計種子、農藥、化肥等生產經營農資需求,并主動聯系本鎮農業技術服務站、農資超市,當起了村民的“農資配送員”。 “等今年夏天西瓜熟了,我要第一個請謝書記吃。”高陳村王忠庭靠發展西瓜種植產業脫貧,經營了幾年,收益一直較好,但受疫情影響,西瓜苗遲遲拿不到手,王忠庭心里十分焦急,“沒有瓜苗,上半年的種植收入就會受到影響。” “我第一時間跑到他家里了解情況”,謝松告訴記者,高陳村的瓜苗來源不在本地,而在蚌埠,村民想要用車拉回瓜苗,要過好幾道“關卡”,沒有相關通行證寸步難行。“當時村里有很多人跟王忠庭面對著同樣的困境,我們就上午收集有關人員的信息,村里先開個證明,然后我親自跑鎮上、縣里蓋章。”謝松身體力行,說到做到,“村民們對上面的情況不了解,所以我就提他們跑了,沒啥,這都是應該做的。” “高陳村共有76戶貧困戶,經過幾年的努力,于2019年底全部如期脫貧。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要堅決克服疫情對這些家庭生產和增收的影響,采取大力發展產業、增加就業及培訓、開發適宜貧困勞動者的公益崗位等措施來穩收入、促發展。”談及接下來的工作安排,謝松顯得很有信心。“針對貧困家庭不同情況,用好‘九大工程’幫扶政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精準幫扶,在脫貧的基礎上逐步增加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如期實現。” 目前,高陳村正在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改善人居環境,增強群眾的健康意識。“大力改善村民人居環境也是脫貧攻堅奔小康和建設美麗鄉村的一項長效舉措,全村干部群眾都卯足了干勁。”謝松驕傲地告訴記者,屆時,高陳村一定會變成景美、人富、宜居的美麗鄉村。 責任編輯: 淝南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