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成為推動生產力變革進步的強勁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創新事業高度重視,多次就有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安徽考察,對創新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勉勵安徽要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奮力打造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緊密融合,從核心技術到高端產業,創新驅動增長正在為高質量發展賦能提速。

  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并支持科技領域創新發展,合肥市在十四五規劃中指出,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通科學發現、技術發明、企業創新、產業發展一體化貫通路徑,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打造以合肥國家實驗室為核心,四所“雙一流”大學為基礎,12個大科學裝置為依托的“1+4+12+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同時,規劃建設約20平方公里的大科學裝置集中區,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大科學裝置較為集中的城市之一。202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合肥成為全國首批五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之一,目標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聚集地。合肥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打造協同發展的“科創名城”,走出了一條多措并舉的自主創新特色之路。

  中國工商銀行合肥分行(以下簡稱“合肥工行”)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指示精神以及地方政府支持科技創新系列政策,在總、省行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支持合肥打造科創名城,助力合肥市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關鍵核心前沿領域,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創新優勢、資金優勢,構建專營機構、專屬產品、專業服務、專享保障、專門風控的“五專”體系,助力推動關鍵領域的重點技術創新、突破技術封鎖和科研成果轉化,以黨建引領金融賦能科技創新,心懷“國之大者”,彰顯工行擔當。

  設立專營機構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

  合肥工行堅持把科創金融發展融入合肥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的大局,堅持金融服務跟著創新需求走,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2020年12月,中國工商銀行在安徽市場率先成立合肥科創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并聯合科技部火炬中心開展“十百千萬”專項行動,與合肥高新區共建科技金融創新服務中心,合肥科創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成為全國首批次10家納入共建的專營機構之一。在工行安徽省分行科創金融發展委員會指導下,合肥工行設立了科創金融執行委員會,將科創金融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對科創金融工作給予頂格支持,推動產品創新、授信審批、品牌宣傳等重點領域機制建設。合肥工行創新構建了“1+2+N”一軸兩翼多點的科創金融組織架構,發揮科創中心專業優勢、特色支行示范引領、重點支行全域覆蓋的作用,保障合肥科創金融工作精準服務到合肥市全域科創企業及產業集群每個角落。
 

合肥科創企業金融服務中心

  一是深化銀政合作精準對接區域企業。合肥科創中心發揮專業優勢,積極配合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金融監管部門開展有關成長期科創企業融資產品創新、破解科創企業在初創期和成長期融資難題的“共同成長計劃”等工作,做好頂層設計。2021年,合肥工行與合肥高新區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面合作服務高新區科創高地建設。總行級新市場特色支行——工行合肥科技支行作為科創金融業務發展的主力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同合肥高新區的科技主管部門、投資擔保、產業投資基金等市場化投融資主體共享區域高技術企業清單,實施客群分類分層管理,開展聯合走訪調研,共同舉辦產業集群企業對接會,摸排區域科創企業金融需求,提供精準滴灌服務。

  二是共建科創金融服務平臺為企解憂。合肥工行積極參與合肥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共同建立了“科創出題、金融答題”的工作機制,即試驗區工作專班收集科創企業融資問題清單,合肥工行根據問題清單,由合肥科創中心與轄內支行逐戶走訪對接,分析企業融資問題,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為進一步完善與科創企業各階段需求相適應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合肥科創中心正在與金融改革試驗區合力打造合肥市科創金融服務平臺,通過數據匯集、信用評級、銀企對接、政策獎補、風險預警等功能,為全市科創企業提供產品、信息、資源歸集一站式科創金融服務,打造合肥市科創金融服務閉環“生態圈”。

  三是服務重點客群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園區是吸引科技企業的“強磁場”、科技成果轉化的“聚集地”,做好相關服務既能擴大金融服務科技自立自強的品牌影響力,也能帶來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豐富業務資源。合肥市高度重視產業園區集聚創新資源和要素的作用,著力為科創企業搭建平臺,培育創新創業主體,為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合肥工行充分發揮科創金融重點支行網點覆蓋全域的優勢,加強與中安創谷、中國聲谷、訊飛小鎮、G60科創產業園等園區對接,對全轄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擬上市企業等科創重點客群逐行開展名單制精準營銷和分類管理,依托“專精特新貸”“高企貸”等分行特色場景融資產品以及中科大校友創新創業貸、貸投批量聯動等區域特色科創金融產品助力科創企業成果轉化。

  創新專屬產品 服務客戶全生命周期

  合肥工行堅持科創金融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有力度,更要有溫度。科創型企業具有“兩高一輕”(高技術、高風險、輕資產)的特點,以傳統信貸思維辦理融資相對較難。合肥工行始終心懷“國之大者”,以創新需求引領發展航向。針對專精特新、國高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科創客群企業,該行通過實地走訪客戶、對接政府數據、線上問卷調查、專場座談、電話詢問等方式開展市場調研,摸清客戶科技研發費用高、成果轉化周期長、融資擔保措施少等痛點,在此基礎上推廣運用“科創打分卡”對企業精準畫像,積極探索科創信貸新模式,構建全周期、差異化科創信貸產品供給體系。

  針對銀行服務模式與科創企業需求不匹配的瓶頸問題,合肥工行充分使用總行賦予科創中心的產品創新權,量身定制推出“初創期科創標準信用貸”“中科大校友貸”“科創上市貸”“創新積分貸”“科創聯投貸”等一系列精準授信服務產品,為科創企業提供了貫穿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全周期”金融服務。例如,初創期的科創企業既有一般小微企業輕資產、高風險、信息透明度不足等共性問題,又有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前景不確定、行業技術進步快等自身特點,與銀行傳統的風險偏好存在天然背離。合肥工行在全國首推初創期科創信用貸,面向初創期起步階段,以企業的創始團隊、核心技術和未來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前景為融資關鍵,改變了傳統主要看企業過往經營情況、以抵質押物為融資條件的做法,解決了初創期、輕資產的創新企業“融資難、融資慢”問題。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合肥工行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總省行數字化轉型整體戰略指引,堅持科技創新,積極聯合政府科技主管部門共建科技金融創新服務中心,打通政府部門數據壁壘,以數據整合共享打造供需靈動匹配、業務高效協同、彈性智慧的科創金融創新產品。在總行網絡融資中心的支持下,聯合合肥高新區合作開發了全國系統內首個數字化創新積分貸系統,通過數字化手段讓企業“不跑一趟”,極大地提升了對企服務質效,上線半年以來已實現科創企業批量拓客80余戶,將工行對科創企業的精準、快捷滴灌服務貫穿于“金融+科技”生態圈。

  提供專業服務 凝聚多方優勢共助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業要從滿足大批量、規模化需求轉向更重視滿足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需求。重資產和輕資產、大中小微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創新型產業和傳統產業等需求不同,要區分不同情況,增強差異化服務能力”。為不同群體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是全面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不斷提升專業性的具體表現。

  在破局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方面,絕不能靠單打獨斗。合肥工行深刻理解國務院辦公廳部署的強化“股貸債保”聯動精神,將投行思維引入傳統商業銀行貸款模式,著力構建多樣化的完備的產品服務體系。2021年10月,安徽銀保監局、省銀行業協會、合肥高新區聯合開展科創企業“貸投聯動批量對接”試點,合肥工行高度重視,第一時間開展市場調研、渠道建設、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等工作,創新運用高新區區域數字大腦和投融資擔保機構政策,聯合研發“科創聯投貸”創新產品,并成功獲得首批試點行資格,同時也是唯一一家國有銀行獲得該資格。“科創聯投貸”按照“政府批量推薦、銀行分級評估、銀證合作授信”的運作方式,推動股權投資與傳統信貸聯動,為科創企業組合提供資金支持,實現優勢互補。該產品自上線以來,已累計拓客80余戶,授信總額超億元。

  科創金融發展同樣離不開工行綜合化、集團化的優勢賦能。合肥工行在服務科創企業的過程中重視行司聯動,借助集團子公司資源和服務手段全方位服務客戶。在合肥新站綜合保稅區,坐落著安徽首家12吋晶圓代工企業,也是合肥首個百億級以上的集成電路項目——晶合集成。晶合集成在成立短短8年時間,就躋身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企業,營業收入突破百億元,離不開資本的助力。合肥工行在支持晶合集成項目落地過程中充分發揮集團全牌照優勢,突出“股權+債權”“投行+商行”“本幣+外幣”組合式營銷,為企業提供差異化和個性化的綜合金融服務。合肥工行積極引入工銀投資、工銀國際直接為晶合集成辦理股權投資業務,自主審批投放并購貸款,后又為12吋晶圓制造項目辦理項目貸款。同時,合肥工行積極配合晶合集成走出去,為企業辦理國際貿易融資、外幣結售匯、美元雙幣通和境內外外匯匯款等業務。合肥工行堅持以行司聯動凝聚多方優勢,共同助力科創企業成長壯大。
 
合肥晶合集成生產車間

  做好專享保障 傾斜資源解企業難題

  金融機構用好政策空間,優化資源配置是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實現實體經濟暢通循環的重要保障。合肥工行充分用好行內政策,通過專項資金規模,及時滿足科創企業信貸資金需求;利用行內FTP激勵措施,提高全行支持科創金融發展的積極性;用足監管政策和人行科技創新再貸款支持工具政策,加大利率優惠力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簡化審查審批流程,建立差異化科創評級授信模型,降低企業融資門檻,同時開通綠色通道,提高科創、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審批效率。

  例如,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普瑞昇”)是依托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力量成立的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聚焦涉及國家戰略性生物安全及產業安全的細胞工程核心技術,展開科技攻關和產業化。作為一家輕資產的高新技術企業,中科普瑞昇由于核心技術過于超前,持續的高研發投入導致目前處于非盈利狀態,傳統信貸無法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合肥工行基于對企業未來發展的精準判斷,運用行內專屬科創企業評級授信模型,為企業核定大額風險限額,并發放了首筆信用貸款,解決了企業科研資金緊缺的燃眉之急。同時分行使用“科技創新再貸款支持工具”政策為企業申請了利率優惠政策,極大的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以金融服務助力企業加快科技成果研發的效能釋放。2022年10月,中科普瑞昇生物樣本庫(癌癥原代細胞資源項目)正式獲批科技部人類遺傳資源保藏資質,成為國內首個以聚焦癌癥原代細胞資源以及衍生科技資源為特色的“可再生”生物樣本庫。
 
中科普瑞昇檢測實驗室

  建立專門風控 筑牢風險管理防火墻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7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講話中指出“要科學防范金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著力加強風險源頭管控,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

  合肥工行嚴格把控科創貸款風險管理,平衡好發展與風險之間關系,不斷優化風險管理模式,完善聯防聯控機制,筑牢風控堤壩。一是強化全流程風險管理。針對科創金融“新”的特點,加強對科創企業所在行業前瞻性研究,堅持“主動防、智能控、全面管”風險防控理念,完善多部門立體化監測體系,加強各類信息的交叉驗證和交互反饋,強化聯合防控,加強全流程風險管理。二是提高業務容忍度。針對科創企業高人力成本、高研發投入、輕資產等特點,組織專項培訓提升信貸客戶經理專業技能,并借政府慧眼,了解包括但不限于政府獎補政策、省市級國資平臺或基金投資觀察角度等措施,完善對企評價。分行對科創貸款實施盡職免責,完善“敢貸、愿貸、能貸”長效機制,解決科創金融從業人員后顧之憂。三是建立健全風險補償機制。積極參與省、市兩級政府對科技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建設,2022年與省科技廳簽訂了《安徽省科技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合作協議》,定期通過“安徽省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進行科創中小企業貸款數據風險補償備案。與安徽省科技擔保、合肥市興泰擔保等投融資擔保機構共同探討科創業務風險管理,在產品設計、業務推廣等環節,嵌入風險防控措施,并結合風險補償資金、約定風險承擔比例、不良資產處置措施,全面保障科創金融高質量發展。

  例如,為助力中科大校友開展科研、科技成果轉化和擴大生產,合肥工行聯合合肥高新區開辦中科大校友創新貸,并推動高新區管委會為該項產品專門設立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最高可承擔銀行貸款的80%風險補償,以解決企業不敢貸、銀行不敢放的問題。合肥全色光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發全色激光投影機的高新技術企業,企業自主生產的高科技含量“雪屏幕”應用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國家跳臺滑雪中心,該激光投影機在雪地上可投射出上千平方米投影,能夠滿足冬奧會滑雪賽事的要求。該公司所掌握的全球為數不多的激光全色顯示技術由兩名院士領銜科研團隊、中科大教授牽頭自主研發,企業由于輕資產、高研發投入,無有效融資擔保措施,難以通過傳統信貸獲取融資。合肥工行基于該公司實控人背景,創新服務模式,為其提供中科大校友創新貸,并將本筆科創貸款納入風險補償池,有效防控風險,保障了科創金融高質量發展。
 
全色光顯實驗室

  截至2023年10月末,合肥工行科創貸款貸款余額近400億元,科創企業貸款客戶超千戶,為合肥市“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等重點產業鏈鏈上企業科技創新,以及科學島、中科大、科大硅谷科研成果轉化提供了全方位金融支持。下一步,合肥工行將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快特色金融產品和業務創新的落地推廣,發揮“創新”“專業”“高效”的機構優勢,貫通服務好創新主體、創新鏈條和創新生態,助力培育更多新質生產力,為國家科技創新發展和建設金融強國目標貢獻“工行力量”。(龔軒)
責任編輯: 程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