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出開放合作的強音——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開幕式暨主旨論壇側記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高通脹、低增長困擾多個經濟體,地緣經濟碎片化令全球供應鏈受到種種干擾,世界經濟復蘇面臨挑戰。是脫鉤斷鏈,還是攜手向前?世界需要答案。
![]() 重大項目簽約現場。記者 程 兆 攝 ![]() “2023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榜單發布現場。記者 程 兆 攝 ![]() 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開幕式暨主旨論壇現場。記者 程 兆 攝 高通脹、低增長困擾多個經濟體,地緣經濟碎片化令全球供應鏈受到種種干擾,世界經濟復蘇面臨挑戰。是脫鉤斷鏈,還是攜手向前?世界需要答案。“在這一關鍵時刻舉辦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給世界經濟提供了在多邊主義基礎上尋求貿易投資合作的平臺,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新的希望。”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開幕式上,德國前總統、全球中小企業聯盟全球主席克里斯蒂安·武爾夫在致辭中說。 開放合作,是響徹會場內外的強音。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在致辭中,對深化大眾與安徽的合作充滿期待。他表示,大眾汽車“在中國,為中國”,已成為中國工業生態的重要成員,而安徽及合肥在大眾汽車的電動化轉型中扮演著關鍵戰略角色。“大眾安徽是我們的大本營。我們位于合肥的電動汽車工廠即將投產,最大年產能可達35萬輛。但合肥不僅僅是一個生產基地,合肥將成為我們在中國新的研發和創新中心,專注于最新一代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的開發。”貝瑞德說。 外資企業期待加強在華業務,中國企業也希望加強對外合作。“最近在德國參加了慕尼黑車展,深刻感受到產業變革新形勢下,全球產業鏈要持續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共贏發展,以更好滿足當地消費者需求。”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致辭中說,新能源汽車市場很大,行業規模也很大,需要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來取長補短。開放、透明、包容的多邊貿易體系,會讓全球跨國公司形成更緊密的商業合作,一起迎接挑戰、共享機遇。 “集成電路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也是全球化程度最深的產業。”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魏少軍在主旨演講中,分享了關于集成電路產業的深刻洞見。他表示,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產生是人類社會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體現,全球化為供應鏈各環節帶來豐厚利潤,是一個政府默許、市場驅動下的企業自發行為。以政治手段強行脫鉤斷鏈,違背了經濟規律和產業界意愿。 作為超大芯片市場,中國在半導體產業中的影響力舉足輕重。“我們的產業發展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魏少軍說,要重新理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堅持以我為主,維護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完整性。用好超大市場優勢,讓半導體全球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共同獲利。同時,講好產業故事,推動各國政府和當局多做有利于產業發展的事,推動半導體產業再全球化。 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結合,對于促進開放合作十分重要。在開幕式暨主旨論壇上致辭、演講的多位嘉賓,都對安徽政府優化投資環境的積極作為贊賞有加。“正是因為安徽省良好的投資環境,才成功吸引眾多德國名企紛紛來到安徽投資興業。”武爾夫說,目前,德國在皖投資企業超過150家,大眾、大陸、博世、西門子等都在安徽省有投資或合作,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的合作成為雙方合作共贏的典范。貝瑞德也表示,正是安徽省及合肥市前瞻性的規劃,為大眾在皖投資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大會開幕式暨主旨論壇議程中設置“大會發布”環節,發布安徽制造業領域在國內外領先的新技術、新產品,也充分體現了為企服務、打造開放合作平臺的理念。“我們與合作伙伴在大會上共同發布的‘玄視’視覺大模型,以電力領域海量數據為基礎,可實現發電、配電、輸電、安監等典型場景下的檢測功能。”參會嘉賓中科類腦董事長劉海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安徽省及合肥市為科創企業營造了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良好發展生態,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期待通過大會平臺能夠實現更多合作、贏得更大發展。 科創企業、新興產業的快速成長,讓安徽在全球制造業分工協作中特色愈加鮮明,角色愈加重要。以世界制造業大會為契機,安徽開放發展的大門越開越大。大會發出開放合作的強音,發揮開放合作平臺功能,將為推動全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作出新貢獻。 責任編輯: 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