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人心暖,捐贈見真情。2月上中旬,安徽省慈善總會聯合六安市迎駕慈善基金會先后赴滁州市全椒縣、黃山市歙縣、安慶市岳西縣、淮南市壽縣、阜陽市潁泉區、淮北市濉溪縣、宿州市靈壁縣、蚌埠市懷遠縣、六安市舒城縣等地開展“善行安徽之慈善助困計劃”捐贈暨救助資金發放儀式。該活動是由省慈善總會組織實施,由迎駕慈善基金會捐贈500萬元,在省內10個縣(區)開展向困難群眾的救助活動。省政協原副主席、省慈善總會會長劉莉,安徽迎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省慈善總會副會長倪永培出席最后一站舒城縣的發放儀式。省民政廳二級巡視員、省慈善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濮宜平,省慈善總會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陳鵬全程參與活動,迎駕集團副總裁、工會主席程培華出席首站啟動儀式,迎駕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張平、副理事長張華分別參與南方片和北方片活動,當地市、縣領導和慈善協會(民政)負責人參加當地的發放儀式。

  為充分發揮慈善組織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的社會作用,推動安徽慈善事業進一步延伸發展,省慈善總會聯合迎駕慈善基金會決定在2023年新春佳節期間開展“善行安徽之慈善助困計劃”活動。該活動在我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區)中選取10個縣(區),共救助特殊困難群眾2500人,重點是特殊困難群眾家庭,如城鄉低保戶、五保戶、孤兒戶、困難殘疾人、因病致貧戶和烈屬、傷殘退役軍人、見義勇為人員及其家庭、困難勞模等。春節前夕,“善行安徽之慈善助困計劃”在霍山縣迎駕山莊舉行啟動儀式,并為霍山縣的250戶貧困家庭發放捐款50萬元。春節后,第一批赴全椒縣、歙縣、岳西縣等3個縣舉行了捐贈發放儀式;元宵節后,第二批赴壽縣、潁泉區、濉溪縣、靈壁縣、懷遠縣和舒城縣等縣(區)舉行捐贈發放儀式,每個縣發放慈善救助資金50萬元,分別資助250戶困難家庭,每戶2000元。
 

  2014年10月,安徽迎駕集團發起成立了六安市首家非公募慈善基金會——安徽六安市迎駕慈善基金會。基金會成立9年來,積極開展慈善公益活動,精心打造了“迎駕教育基石工程項目”、“安徽迎駕血友病患者慈善援助項目”、“迎駕長城基石工程項目”、“迎駕光明行”等一系列特色項目,影響力不斷提升。近年來,基金會響應黨和政府關于助力鄉村振興的號召,先后向霍邱縣寬店村、舒城縣梅山村等捐贈產業扶貧資金,建立貧困戶與企業“托管代養”的合作機制;2018年,基金會出資70余萬元,開展“慈善扶貧雙百行”救助活動,專項救助貧困家庭2000余戶;聯合六安團市委發放“千戶特困家庭助養溫暖包”,救助特困家庭1000戶;2019年,捐助霍山縣5000萬元設立“迎駕扶貧專項基金”,全力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2021年,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全面助推鄉村振興建設,加快生態環境治理步伐,基金會捐贈8000萬元對霍山縣的衡山鎮、佛子嶺鎮環境進行全面整治提升。項目完成后,極大地改善了當地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2022年,基金會投入600萬元新建霍山縣的太平畈鄉王家店村、漫水河鎮徑樹林村和下符橋鎮桃園村、圣人山村等4個村的村民服務中心,目前已全部建成并將投入使用。9年來,基金會已累計向社會捐款約4.5億元,為六安市第一家5A級社會組織,并先后榮獲“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和中國紅十字會授予的“奉獻獎”、“中華慈善獎”、“年度項目奉獻獎”、“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等一系列榮譽。
 



  2月1日上午,在全椒縣捐款現場,困難群眾代表、正在大學就讀的陳玉嬌動情地說:“今天我作為群眾代表參加2023年‘善行安徽之慈善助困計劃’全椒縣捐贈暨救助資金發放儀式,讓我又一次感受到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對困境群體的關愛,也讓我們明白了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時時暖人心的道理。”陳玉驕說,“多年來是黨和政府,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陪伴我一路前行,伴我迎接燦爛的曙光和嶄新的黎明,給我無窮的力量,勇敢向前行。我體會過在獲得那份幫助之后的喜悅,明白那份幫助給我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從此我將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在別人困境時竭盡所能地幫助他人。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我前行的道路一定更加寬廣,我們無助的心靈一定會更加堅強。”

  在岳西縣,省慈善總會和迎駕慈善基金會先后走進低保戶王岳生和余足屏的家。患腦梗多年的王岳生老人,由于兒媳離家出走,導致兒子長年不回家,目前家中已成年的女兒患有精神殘疾,年僅10歲的孫子正在讀小學,家中的經濟收入僅靠3個人的低保金生活。面對濮宜平、張平送上的2000元慰問金,老人泣不成聲:“謝謝您們這些好心人啊,這兩千塊錢夠我們家買回半年的口糧了……”隨后,濮宜平、張平一行又來到岳西縣天堂鎮資福村上堰組的余足屏家。年前,余足群的丈夫在留下60多萬元的治病欠賬后病故,40多歲的余足屏帶著正在初二就讀的兒子生活。平時,余足屏只能在家門口打點零工,長年靠著兩個人的低保金過著緊巴巴的日子。望著貼滿獎狀的墻頭,濮宜平、張平鼓勵余足屏放下包袱,努力培養好小孩,困難只是暫時的,有黨和政府的支持,家中一定會好起來的。
 

  2月11日,濮宜平和張華一行來到皖北懷遠縣,這個以石榴聞名的人口大縣,全縣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在當天的捐款儀式上,一個清清瘦瘦的大學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個大學生名叫梅博文,現就讀于同濟大學二年級材料學專業。2014年1月,11歲的梅博文由于家庭變故,不幸成為一名孤兒,進入懷遠縣社會福利中心集中養育。在縣福利中心工作人員的悉心照護下,梅博文健康快樂的生活、學習。他特別懂事、聽話,愛學習,從小學到高中學習成績一直拔尖。2018年9月,梅博文被懷遠一中“錢學森班”錄取。2021年9月,梅博文以649分的高考成績被同濟大學工科實驗班錄取,成為全省唯一一位由福利機構供養的考入985大學就讀的孤兒。張華被梅博文的發言所感動,當即向縣民政局打聽他的生活和上學情況,并與小博文進行了長時間談話,還互添了微信。臨別時,張華拍著小博文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小博文啊,有這么多人關心你,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以優秀的學習成績向家鄉匯報。”張華與小博文約定:“以后在生活或學習上缺錢缺物時,一定要及時跟我聯系,我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幫你解決。”

  在各地的發放現場,濮宜平要求縣(區)慈善協會要充分發揮好自身作用,配套各項慰問資金,擴大慰問面,將善款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人身上,把黨和政府的關懷、把社會各界人士的愛心,快速、高效地送到困難群眾的心坎上。據了解,各地對發放工作十分重視,每個縣(區)均成立了發放工作組,以縣民政局的名義向各鄉鎮發文,按人口數量分配名額,并給山區偏遠鄉鎮適當傾斜的方式予以安排。初步名單出來后,要求對外公示7天,并層層審核把關,最后由縣慈善協會統一打卡發放。據了解,本次活動也得到了各地新聞媒體的關注,《安徽日報》客戶端、安徽電視臺、安徽慈善網和當地市、縣主流媒體共計50多家媒體均做了大量報道,在省內外引起了廣泛的反響,一個人人愛慈善、人人助慈善、人人贊慈善的社會氛圍正在江淮大地上風起云涌。

  在組織捐贈、看望慰問受助戶的同時,濮宜平和張平、張華一行還先后來到吳敬梓紀念館、徽文化博物館、楚文化博物館、新四軍4師師部舊址等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場館,現場感受安徽厚重的文化內涵。在蒙蒙細雨中,或在和煦春風里,大家還饒有興趣地參觀了當地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扶貧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并為他們的好做法、好經驗鼓掌加油。十幾天來,省慈善總會和迎駕慈善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深入省內最邊遠的鄉村振興一線縣(區)訪貧困戶、看扶貧企業、詢發展思路、探慈善良方,共行程2200多公里,其中還兩次借路江西、河南的部分縣域。省慈善總會高級專員盛迎建、宣傳專員高麗君、項目部副部長黃未和迎駕慈善基金會秘書長朱紅霞、副秘書長呂小紅參與活動。(張同球)
責任編輯: 程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