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是國家根本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我國現行憲法,四十載一路走來,憲法的實施成就斐然。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可以預期,未來憲法的實施成就將不斷邁向更高水平。

內容:序言+4個章節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我國現行憲法的主要內容分為序言以及四個章節。現行憲法明確了國家根本任務以及指導思想;規定了我國的國體、政體以及基本經濟制度、基本文化制度、基本社會制度;進一步強化公民基本權利;充實國家機構的規定;規定了國家的象征和標志;強化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等方面。


歷程:現行憲法迎來“四十歲生日”

1982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草案,現行憲法正式誕生。如今,現行憲法已實施四十年。四十年間,隨著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憲法的地位顯得尤為重要。我國在2014年12月4日設立了“國家憲法日”,旨在增強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


“前世今生”:4部憲法,5次修正

現行憲法審議通過前,我國還分別在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通過了三部憲法。現行憲法頒布之后,截至目前,我國共對其進行了五次修正。最近的一次為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對憲法作出21條修正,包括完善依法治國和憲法實施舉措、增加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規定等。


 
成就:三方面成就斐然

1.在憲法統領下,我國法律數量不斷增加,立法機制不斷完善

憲法具有高的法律效力,是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的源頭。我國的法律體系是由憲法統領下的各法律部分構成。據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查詢數據,截至2022年10月30日,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有305部,行政法規598部,地方性法規13314部。在以憲法為總依據的前提下,我國法律數量不斷增加,立法機制也在不斷完善。

(數據來源: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

2.憲法實施推動和保障國家各項事業發展

憲法明確了國家的根本任務、發展道路、奮斗目標和大政方針。憲法的有效實施,與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相輔相成。

從經濟發展來看,憲法直接或間接保障經濟制度,通過監督手段不斷調整社會經濟制度的結構,實行社會生產方式與生產力的最佳結合。我國實現了封閉型經濟弱國向開放型全球經濟大國的轉變,國民生產總值從1982年的5373億元躍升到2021年的114.4萬億元,增長了約212倍。


(數據來源:中國政府網)

從城鄉結構來看,1982年,我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80%的典型農業型國家。此后,通過不斷健全各項制度,多舉措改革創新,提高社會流動性,使得中國社會走上了城市化發展道路,城市活力得到了進一步釋放。我國實現了從落后的鄉村型社會向富足的城鄉融合型社會轉變。截至2021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了64.72%。


(數據來源:中國政府網)

從社會民生來看,我國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社會的整體性轉變。隨著文化、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進一步建設,人民對生活的追求進一步提高,對過上富裕、文明、幸福的生活有了新的向往。


(數據來源: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等)

3.憲法實施的監督舉措促使憲法發揮更強生命力

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責包括“監督憲法的實施”,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責包括“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設立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該委員會在推動憲法實施、開展憲法解釋、推進合憲性審查、加強憲法監督、配合憲法宣傳等方面,正在擔負新的角色、發揮新的作用。


 
參考文章:

1.中國人大網:改革開放40年的憲法發展與憲法實施

2.中國人大網:弘揚憲法精神,更好發揮憲法治國理政作用

3.中國人大網:我國憲法修改的重點內容及其重大歷史意義

4.人民網:現行憲法五次修改情況一覽表

5.中國政府網:經濟總量114.4萬億元、超世界人均GDP水平……2021年中國經濟亮點!

6.中國政府網:人口總量有所增加,城鎮化率繼續提高

7.央廣網:全國群眾安全感達98.6%中國成世界上公認最安全國家之一

8.北大法寶:論憲法對經濟制度的保障作用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