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小偷”“防詐騙”……網絡安全有“合肥力量”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如今,合肥有哪些亮眼的網絡安全產品?網安產業蓄勢如何?下一步又有怎樣的打算?
詐騙電話剛剛撥出就被攔截中斷、一鍵抓捕竊取用戶隱私的“網絡小偷”、區塊鏈印章為安全辦公保駕護航……不久前,一場網絡與信息安全產業鏈(以下簡稱“網安產業”)場景創新生態對接會在合肥舉辦,展現了合肥網安產業的場景創新能力。以量子加密、區塊鏈存儲等新興技術為主的網安產業前景巨大,漸成合肥優勢產業。 作為合肥16條重點產業鏈之一,網安產業鏈招兵買馬,廣發英雄帖。如今,合肥有哪些亮眼的網絡安全產品?網安產業蓄勢如何?下一步又有怎樣的打算? “黑匣子”抓捕“網絡小偷” 其貌不揚的筆記本電腦面板上,多了一處鑲嵌手機的凹槽,形似“黑匣子”。將手機放進凹槽內,啟動移動互聯網APP檢測取證系統,手機上的軟件立刻無處遁形,獲取用戶IP地址、讀取用戶短信記錄和通話記錄、發送敏感詞等軟件動態行為立馬在檢測取證系統上一一顯示。 這款專門用來抓捕竊取用戶個人隱私“小偷”的檢測取證系統是由安徽捷興信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興信源”)開發。其中,檢測取證系統平臺還是全國第一個通過改造手機系統、采用真實手機監控惡意應用和取證的平臺。 捷興信源檢測中心總經理劉文亮告訴記者,現在很多軟件會在后臺非法竊取用戶信息,擅自使用付費業務、發送垃圾信息、推送惡意廣告和欺詐信息等。依托公司開發的平臺,就會像網絡巡管一樣,對軟件挨個“審查”,讀取軟件讀取了手機用戶的哪些信息,以及讀取次數。 “目前我們這款應用主要面向公安等政府部門和監管單位使用,部分應用商店在審核上架APP時,也會使用我們的平臺檢測APP是否合規。”劉文亮介紹,這款移動互聯網APP檢測取證系統平臺現已分析了200多萬次,分析過后,還可作出診斷,提示軟件風險級別是危險還是安全等。 一個網絡頁面即可24小時防詐騙 在8月舉行的合肥網絡與信息安全產業鏈場景創新生態對接會上,捷興信源帶去了一款防止網絡詐騙和電信詐騙的產品——“防詐寶”。 捷興信源分公司總經理高茜解釋,雖然移動互聯網APP檢測取證系統是公司的核心產品,但在面向社會各界的對接會上,公司更想展示接地氣、為民生的產品應用。“我們開發的防詐寶僅是一個H5頁面,不需要用戶在手機里安裝APP。用戶使用前在頁面內填寫姓名、手機號和保護人信息就行。” 一個H5頁面怎么實現全天24小時防詐騙?高茜介紹,防詐寶依托權威機構的數據庫,對涉詐端進行實時監測,持續更新,確保防詐精度。數據構成不做預判號碼設計、不監聽客戶行為,預警來源為境外監聽、偵控詐騙手段,針對被詐騙者及被詐騙者親屬進行點對點預警,最大程度提高防詐攔截成功率,規避客戶隱私問題。目前,這款誕生于合肥的產品已在上海、杭州、湖北等多個地市試點推廣。 區塊鏈化身“保險箱” 對不少老百姓來說,“區塊鏈”的大名或許并不陌生,但它具體能用來做什么?合肥本土企業高山科技就探索將區塊鏈技術與智能辦公相結合。 登錄由高山科技開發的印記區塊鏈電子印章及合同簽署平臺,用戶的簽名和印章變成了電子化,可以點選、拖動等便捷的操作方式,快速定位到合同上需要簽章的位置。“以往合同簽署需要甲乙雙方到場,簽署后各方還要按流程申請蓋章,過程繁瑣。通過區塊鏈電子印章及合同簽署平臺,動動鼠標就能完成簽名、蓋章。”高山科技產品總監黃豐向記者介紹。 完全電子化的操作是否意味為合同簽署帶來安全性漏洞?面對記者的疑問,黃豐解釋,該平臺是建立在區塊鏈上的,通過鏈上數字化快速簽署,永久無紙化保存,全流程自動存證、可追溯,整個合同簽署過程真實、透明、可信,就像是為電子合同搭建了一個保險箱。“同時,基于區塊鏈智能合約生成的電子印章擁有和傳統印章一樣的法律效力,且不可偽造和篡改,每一次使用都有詳細的用章記錄,解決了行業內‘蘿卜章、假合同’的問題。” 高山科技總經理楊寧波表示,目前,印記區塊鏈電子印章及合同簽署平臺支持PC網頁端、微信小程序、H5、APP等多平臺,用戶足不出戶即可快速完成文件異地簽署,在全球疫情的困境下,可以幫助企業在疫情隔離下解決合同簽署、企業用章等場景下的難題。“今年4月,我們面向全國中小微企業免費開放了半年的平臺使用權,未來打算繼續免費開放簽署功能,讓全國用戶享受到合肥的網絡安全創新能力。” “中國安全谷”項目迎來新進展 一場場景創新生態對接會讓低調的網安產業回歸大眾視野,眾多亮眼產品背后,是合肥網安產業的厚積薄發。 2016年,捷興信源在合肥成立了分公司,后將公司總部遷至合肥;同年,高山科技在合肥成立,致力于區塊鏈核心技術攻堅,入選2020年中國區塊鏈典型企業名錄:去年,杭州安恒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區域研發總部落戶合肥高新區,重點打造新一代網絡安全創新研究中心…… 如今,合肥在底層安全可控、量子安全、工控安全、區塊鏈安全等領域具備領先優勢,已形成了“領軍企業—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全市集聚網絡與信息安全企業150余家,網絡與信息安全從業人數超1.2萬人,“基礎設施層—產品服務層—新興應用層”的產業鏈漸趨完整。2021年,全市網絡與信息安全企業營收總額同比增長11%。 記者從合肥市發改委了解到,近年來,合肥市以高新區為核心,打造“中國安全谷”,形成了“一核帶動、多點融合”的發展空間格局。 今年6月,中國安全谷項目規劃方案順利通過審查,建設內容包括高層辦公、涉密辦公、總部辦公、公共檢測平臺及相關配套服務設施,項目建成后將引進電子信息網絡安全類相關產業入駐。 產業蓄能,未來可期。下一步,合肥將重點發展網絡空間安全硬件產品、安全綜合服務、安全防護技術、區塊鏈創新應用、行業融合應用等,重點推動網絡空間安全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字城市等新行業、新技術、新場景的應用融合。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