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街道為老舊小區制“自治”規劃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在專業社工的牽頭下,通過項目化運作,在小區居民中培養骨干,對老舊的、無物業管理的小區,實行自治管理,人人都是小區的主人。11月22日,合肥市蜀山區琥珀街道舉行的創建“五社聯動”聯系點暨“社區治理創新項目”啟動,記者了解到,該街道將在合肥市率先試點推行“新安居計劃”和成立樂善救助專項基金,匯集各方力量,提升老舊及開放型小區的治理。
一半小區進入“老邁”狀態
“琥珀街道位于老城區,共73個小區,其中有一半的小區是老舊或者開放型的,為自管或政府托管,問題很多。”琥珀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韓磊介紹,街道一大批小區建立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于歷史原因,基礎設施及管理缺失,多數處于“臟亂差”的狀態。
北苑村社區東達琥珀大道,南臨長江西路,西靠長豐路,北至清溪路,是一個老舊開放型小區,存在房屋本體和基礎建設陳舊老化,缺乏保養、相關公共安全設施配套不到位,“樓道里亂堆放、殘疾人老年人出入不便、衛生狀況不好。”
為此,琥珀街道計劃以北苑村社區為試點,實現三年的新安居項目。據了解,該項目服務對象為北苑村轄區內居民,重點以北苑村社區53棟、79棟居民為對象開展服務,同時輻射社區其他居民,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將北苑村打造成宜居社區。
調動居民積極參與“自治”小區
“項目的最終目的,是調動居民的積極性,參與小區的自治管理。”韓磊介紹,對于這個開放型的沒有物業的小區,最根本的辦法是“居民事居民議”,三年計劃中,第一年,探索以社區為平臺、社區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人才為支撐、社會資本為保障、社區自治為導向的“五社聯動”機制,通過打造示范型“居民安全廚房/衛生間”、 社區“示范樓棟”,為老人安裝扶手等,提升小區安全和文明水平。
第二年,該項目將建立完善安居網絡支持平臺,通過“義賣、捐贈、企事業單位贊助”等形式,成立安居基金會,為新安居計劃提供資金保障。組建“樓棟關懷大使”隊伍、社區“鄰里幫幫團”隊伍,增強居民幸福感。第三年,通過啟動“項目發布會”主題活動,邀請社區組織承接社區服務,建立“微創投管理機制”。
“我們有100多位社工,通過走訪等形式,關注困難、獨居等共六類老人。”此外,社工將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居民參與社區自治。
成立專項基金助邊緣人群脫困
記者了解到,此次,琥珀街道還聯合安徽樂邦慈善基金會,共同出資成立了樂善救助專項基金,通過委托社工和鏈接社會多方資源,以三年為項目周期,在琥珀街道安農、飛虹社區試點服務,重點服務重病、殘疾兩類人群,讓受助者的個性化需求得到關注,更多的感受到行政力量之外的溫暖。
據介紹,基金將采用“社工+專項服務人員+家庭成員+志愿者”四位一體的服務模式,通過上門健康監測、理發、鏈接家政資源等居家照顧服務,上門探訪、陪伴救助對象等精神慰藉服務,以及為家屬或照顧者提供緩息緩壓等一系列支持性服務。
下一步,該街道將將依托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服務站開展社區基礎服務,建立運行六個多樣化社區基礎服務平臺,運作“新安居計劃”、“樂善計劃”等特色社區服務項目,以項目化方式積極運作,培育、整合多元力量,幫助轄區邊緣人群擺脫困難,圍繞老城復興的目標,打造安全、宜居、美好的城市社區。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