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了《關于檢查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報告》。記者了解到,我省地震速報服務實現自動化,速報時間由8分鐘縮短至3分鐘以內,監測技術位于全國前列。

  報告顯示,我省已經建成由66個測震臺、22個強震臺、32個形變臺、31個電磁臺、36個流體臺等組成的地震數字觀測網絡,實現“一縣一臺”和群測群防網點全覆蓋。我省平均監測能力達到ML1.6級,局部如霍山地區可達到ML0.1級。地震速報服務實現自動化,速報時間由8分鐘縮短至3分鐘以內,監測技術位于全國前列。

  報告顯示,我省正在開展地震災害風險識別和評估,加快推進城市地震活動斷層探測、地震小區劃、震害預測等基礎性工作。目前,合肥市率先完成地震活動斷層探測工作任務,滁州、六安等部分市縣先后開展地震小區劃工作,部分成果已經應用于城市規劃、土地利用以及城市綜合防震減災等領域。

  同時,加大對生命線工程、重要基礎設施、易發地質災害點等地震次生災害源的排查整治力度,依法提高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推進城市老舊建筑、城中村改造。目前,約1.3萬所中小學校完成校舍安全加固,15.1萬戶農村危房完成改造,建成農村民居示范工程396個。

  此外記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建成611個城市應急避難場所和9個應急救援社會資源庫。依托武警、消防、高校組建了2支省級地震救援專業隊伍和搜救分隊、專家分隊,成立地震應急救援安徽直升機分隊。全省各地建立了247支各類地震救援隊、行業救援隊,總人數達1.74萬人。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