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長假來臨,馬上國慶假期也將如約而至,隨著雙節來臨,安徽省消保委根據近期開展的旅游服務調查以及消費者旅游投訴發現的一些問題,給廣大消費者五大出游提醒。

 

  一、拒絕無資質的非法中介或個人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一些教育培訓企業、社團、戶外運動企業、或是未經注冊的非法中介組織、自然人通過微信、QQ等社交媒體組織旅游團或售賣旅游產品的現象越來越多。

 

  面對這些資質不明、真假難辨的低價旅游信息,消費者一定要謹慎選擇。這種運營模式中如果發生糾紛和事故,旅游消費者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安徽省消保委提醒:消費者在選擇旅游服務方時一定要了解其資質,選擇可信賴的旅游經營者。

 

  二、簽署旅游合同應明確服務標準

 

  旅游網絡平臺或旅行社有義務告知旅游消費者委托社和地接社的基本信息,交通、住宿、餐飲等旅游服務安排和標準。

 

  安徽省消保委提醒:消費者在簽訂旅游合同時一定要注意規避“準ⅹ星級”、“豪華”、“僅供參考”等不確定用語。

 

  三、看清合同中的違約責任

 

  《旅游法》規定,行程結束前,旅游消費者解除合同的,旅行社扣除必要費用后,余款應退還旅游消費者。

 

  安徽省消保委提醒:消費者在簽署合同時,一定要留心合同中是否存在減輕或者免除旅行社應承擔的責任,加重消費者違約責任的條款。

 

  四、安全隱患、意外保險不可忘

 

  出行前了解目的地天氣狀況。要關注旅游、氣象和外交等有關部門發布的出行提示,進行風險防范。

 

  旅行時要注意景區安全警示,遇到雷雨、大風惡劣天氣時,應遠離危險地段或危險地區,對于一些驚險刺激的游玩項目,應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年齡等因素慎重選擇。

 

  安徽省消保委提醒:要尊重當地風俗習慣,杜絕因不文明行為發生糾葛。建議消費者購買一份旅游意外保險。

 

  五、學會留證依法維權

 

  旅游服務因環節多,易出現突發狀況,因此消費者一定要學會保留證據。

 

  需要保留的相關材料包括:旅行社的宣傳單(網站頁面)、旅游合同(包括口頭承諾)、繳費票據、導游信息、景點門票、住宿登記、發票等,消費者在出行前一定要認真查看合同如出現違反合同約定問題,第一時間與導游或服務方溝通并留證。

 

  安徽省消保委提醒:留證的方式,可采用錄像、錄音、拍照、截圖等。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