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室外烈日當空蟬鳴陣陣。在省城罍街的一個手工皮具生活館里,老板閆海和堂弟閆光,正在用古老的手工藝和傳統工具,一孔一針一線地處理、打造每一件皮具。

  閻海是我省利辛縣人,畢業于清華美院。“早年,我父親在利辛縣開了個皮件廠,我和弟弟就在皮堆里面玩大。也是那時我們與皮具結下了不解之緣。”閆海說。從給小伙伴們做“小彈弓”開始,到大學里慢慢做包、做鞋,閆海開始了皮具之路。2003年,他和家人在上海紹興路開了一間大小10㎡,名為“樹”的皮革店。而這個店名也沿用到了其在合肥的數家店。

  “剛開始,我們在上海做的是皮帶、相框、筆筒、皮筆記本這樣的小物件,不料卻吸引了許多時髦人士,有人還要求私人定制。我認為這是因為皮革作品的原創性和獨特性。”閆海說。皮革是一種韻味無窮、越看越好看的天然素材,“不過要將皮革的美發揮到極致,則需要經過匠人之手。一塊皮料拿在手上,我就能看出來它的個性和氣質,它適合做什么東西。”閆海說。

  對于手工匠人而言,每件產品都需要匠人們澆筑耐心和細心:制圖、選料、劃線、裁剪、涂油、縫線、打磨、雕琢……每一次敲打和每一針縫合,傳統但不守舊,凝聚著工匠精神的思維和理念。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皮匠們打磨的不僅是一件皮具,更是自己的內心。”閆海說。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