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治理如何為城市開辟出一片新天地的?這離不開合肥市決策者的高瞻遠矚。合肥市堅持規劃先行,超前編制《合肥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及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與旅游發展規劃》,把城市空間發展與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旅游發展“三規合一”,以城市空間拓展和環巢湖生態保護并舉為目的。
 
  合肥市已經形成了這樣的理念:有效的保護就是利用,合理的利用就是保護。
 
  合肥市2-3年內還將建設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
 
  當初濱湖新區在做初步規劃的時候,有很多人擔心,在巢湖邊上建一座新城會不會加重污染。然而,實踐證明,濱湖新區建成以后,濱湖區域湖水的污染反而減輕了。
 
  以前濱湖都是農田,面源污染很厲害且很難治理。雖然建成了新區,增加了人口,但污染反而減少,治理和建設同步,從這個意義上說,合理的利用就是保護。濱湖新區環境部部長葛軍11年前就來到了濱湖,“當時形成了共識,整個新區的水排放進巢湖時,水質必須比巢湖的還要好。”
 
  目前,合肥市規劃局已經編制完成環巢湖區域生態、交通、水環境、景觀、文化旅游等一系列專項規劃,對環湖的專項設施進行合理安排。同步開展了環巢湖歷史人文、建筑風貌、生態修復治理、綜合交通體系方面的專題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為巢湖地區發展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技術支撐。
 
  市民所熟知的“環湖十二鎮”總體規劃提出,“環湖十二鎮”風貌特色保護和利用原則,明確各鎮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目前規劃修編已完成編制審批1個,已通過專家評審8個,已完成初稿3個。
 
  在這些規劃的基礎上,環巢湖一個個靚麗的風景線展現出來。
 
  濱湖旅游觀光大道南側,烔煬河入巢湖河口,有一個漂亮的月亮灣濕地公園,這是環巢湖“金項鏈”綠道工程的重要節點。合肥市規劃局副局長王東坡透露,這個占地300畝的公園在今年年底之前還將進一步提升和擴大。
 
  不僅如此,合肥市2-3年內,還將建設2-3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例如位于濱湖核心區的塘西河森林公園,十年前是臭水溝,通過河岸治理、坡地樹林的景觀效果建設,目前已經初具規模。
 
  合肥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已完成初稿
 
  所謂“海綿城市”,就是城市像“海綿”一樣很有“彈性”,當城市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當需要用水時,再把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加以利用。
 
  這也要求城市建設中,除了綠地、公園,包括道路、公共建筑、住宅小區等在內的建筑都要像“海綿”一樣會“呼吸”雨水,具備一定的雨洪調蓄、水源涵養、雨污凈化等功能。
 
  為綜合解決城市水生態問題,提升城市環境品質,2016年起,合肥市規劃局就啟動編制《合肥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年)》,目前已完成初稿。
 
  “海綿城市建設后,下雨下雪的水不能直接排入河流,而是像海綿一樣吸收起來,具有一定的調蓄功能,不會造成河水暴漲”,王東坡表示,規劃分析了合肥市的海綿城市建設需求,確定海綿城市建設目標,明確規劃區近、遠期要達到海綿城市要求的面積和比例。
 
  “未來環巢湖治理一定能取得成效”,王東坡介紹,合肥市規劃局對環巢湖治理開辟綠色通道,凡符合條件的項目立刻辦證,為環巢湖示范區建設鋪平道路。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