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建筑企業納入信用信息管理 信用記錄成行業獎勵評優裁判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近年來,根據合肥市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工作整體部署,市城鄉建委緊緊圍繞“失信懲戒、守信褒獎”的根本原則,以信用信息采集應用為突破口,積極探索試點經驗,推進建設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帶動建筑業迎來跨越式發展。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近年來,根據合肥市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工作整體部署,市城鄉建委緊緊圍繞“失信懲戒、守信褒獎”的根本原則,以信用信息采集應用為突破口,積極探索試點經驗,推進建設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帶動建筑業迎來跨越式發展。
萬余建筑企業納入信用信息管理 在市發改委的牽頭下,合肥在全省率先打造了首個市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實現全市51個市直單位信用數據共享,歸集信用數據2500余萬條,完成“數據可進、記錄可查、網站可看”的階段性目標,成為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的總樞紐,為信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依托該信用平臺系統,全市建設領域監督人員在對項目進行檢查時,通過手寫板將檢查情況錄入平臺,徹底改變了傳統紙質文件發通報、手工錄入帶來的信息滯后、時效性差的局面,采集到的信息即刻轉化為信用記錄,真正實現了信用信息常態化、即時化更新,能夠更好地對市場進行監管。
“整個建設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是以信用管理平臺為基礎,以平臺內企業庫、人員庫、項目庫以及信用信息庫的不斷充實為支撐,以信用信息在建設領域各環節的廣泛應用為抓手。”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說。
經過幾年來持之以恒的推進,已有10020個企業、20余萬從業人員、12695個工程項目納入平臺信用監管范圍,同時全市建設領域基本已實現信用信息應用全覆蓋。
為了更好地服務建設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市建委還制定了專業化的信用評價標準,對建設領域施工企業、監理企業等機構及從業人員各類信用記錄進行描述認定,共制定不良記錄情行682款,良好記錄情形190款,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對建設領域各類信用記錄進行精細劃分。
信用記錄成行業獎勵評優“裁判”
合肥發揮信用示范引導作用,著力營造“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誠實守信理念已逐步成為社會各界的自覺追求和自覺行動。
在建筑業獎勵政策方面,每年合肥市政府為建筑業提供3000萬的“事后獎補”政策獎勵資金。針對企業申報獎勵資金的審核環節,除審查企業是否滿足獎勵條件外,市建委將有無嚴重不良信用記錄作為重要參考指標。如在查詢企業信用記錄后,發現申報企業有嚴重不良行為記錄,即使滿足申報條件,也會堅決予以否決。
在評優評先方面,全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文明示范工地、市優質工程評選過程中,對信用記錄良好的企業將予以加分,對有不良行為記錄的企業,堅決不予評優。比如,合肥一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因安全事故被記不良行為記錄一次,在2015年度評優環節中,因在平臺內查到此不良信用記錄信息,該公司當年評優評先被直接否決。
在建筑市場執法檢查中,市建委每年會組織3次專項檢查,其中就有一次專門針對有各類不良行為信用記錄的企業或工程。通過開展此類分類監管,震懾失信企業,讓市場更加規范誠信。
聯合獎懲“紅黑榜”彰顯公平正義
2016年,市建委專門印發了4期建筑市場督查通報,全部抄送市招管局督查處,對多家違規企業實行聯合懲戒,直接限制這些企業參加合肥市場招投標活動,維護了大建設的公平正義。
為切實加強市場、現場兩場聯動,實現“監管一條線,信用一張網”,充分發揮信用信息跨部門、跨行業應用,合肥率先在全省首創失信聯動懲戒機制,信用建設“合肥模式”大放光彩。聯合懲戒制度是合肥發揮信用擴大效應,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重要保障手段。
近年來,市發改委率先在項目核準、企業債券、專項建設基金申報等領域推行信用承諾制度,全市累計在“信用合肥”網站公示市場主體信用承諾1.5萬余份。建立“紅黑榜”發布制度,構建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工作機制。發布“紅榜”信息31批次,“黑榜”信息22批次,涉及企業法人、自然人信息上萬余條。
市建委與市公管局、重點局等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對企業信息實行互聯互通,對不良信用的企業和個人,限制其招投標承攬工程。共同在開展聯合獎懲上探索新路徑,讓誠信企業走“綠色通道”,失信企業進“黑名單”,共同打造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一張網”。通過信用懲戒,加大企業的失信成本,營造企業不敢失信、不愿失信、失信等于破產的經營理念。
全市建筑業迎來蓬勃發展黃金期
近幾年,合肥通過以信用制度和標準規范體系為保障,以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為基礎,以信用記錄和信用產品使用為關鍵,以建立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為重點,全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自合肥市社會信用體系創建以來,合肥市建筑市場秩序逐年好轉。通過信用懲戒,加大企業的失信成本,營造企業不敢失信、不愿失信、失信等于破產的經營理念。一家企業負責人感言:“寧愿交一百萬的罰款,不愿被信用管理系統披露一次。”
信用建設推動全市各建筑業企業逐步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管理力度,全市建筑業質量安全形勢平穩,杜絕了較大事故的發生,一般安全事故發生頻率逐年下降,全市質量安全環境穩定可控。
此外,企業創優爭先積極性明顯提高。合肥涌現出一大批信用、發展取得雙贏的明星企業,其中已有11家成功晉升為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自信用體系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建筑業企業共創“魯班獎”5項,“國家優質工程獎”2項,“全國裝飾獎”工程30余項,創“黃山杯”166項,“琥珀杯”和“廬州杯”600余項,“國家AAA級誠信工地”32項,“全國市政金杯示范工程”13項等。
依托于良好的信用環境,全市建筑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期。2016年全市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624.61億元,較2010年增長了148.2%,產業規模獨占全省半壁江山,全省首位度達到52%,實現增加值700億元,占全市GDP的11.3%,在全國26個省會城市中位居前10名,建筑業在合肥經濟發展中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夯實。
責任編輯: 一米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