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不打烊|萬科物業廣泛開展“暖蜂行動”,服務新就業群體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專業主義的最佳詮釋
刷身份碼,系統精準識別后,秒進小區……這是快遞小哥在合肥高第花園小區的極速體驗。作為小區里每天頻繁進出的外賣和快遞員,時下萬科物業設立的“暖蜂通道”,正為風雨中與時間賽跑的他們提供便利。
所謂“暖蜂通道”,即通過電子登記信息,審核通過后外賣和快遞員一人獲取一碼,7天內刷碼即可進出,有效解決快遞、外賣小哥進門難的問題。 ![]() 合肥高第花園“暖蜂通道”
據萬科物業該產品負責人崔爔仁介紹,外賣和快遞小哥獲取身份碼,只需在萬科物業研發的“黑貓通行系統”里填寫個人信息,并自拍一張穿工作服的照片上傳,后臺通過AI識別后快速審批。審批通過后,系統默認7天的通行權限,后臺的遠程坐席24小時在線,異常情況隨時處理。這一系統將會在萬科物業管理的小區內逐步推行。
為保護小哥們的隱私,進出小區并不強制要求信息登錄,對于一些不愿意透露信息的外賣騎手,也可以選擇進行單次登記,只需要提供姓名即可。登記上去的信息也只會作為本小區物業核實外來人員身份使用,不會另作他用。 “我們外賣員掙的就是爭分奪秒的辛苦錢,現在不少小區都守衛森嚴,門衛有他們的工作職責我們都理解,但登記時間長肯定影響我們送單速度。”外賣員小吳哥表示,現在每次接到高第花園的單,心里都會覺著輕松不少,因為“暖蜂通道”能為他減少門崗登記的時間,從而提高送單時效。 ![]() 合肥高第花園“暖蜂驛站”
萬科物業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外賣小哥為了趕時間一般車速較快,除了自己容易受傷,還可能撞到人,很多業主反映希望做治理,因此小區門崗對外賣小哥進出都查得較嚴,甚至很多小區不讓外賣小哥騎電瓶車進入。外賣小哥有考核,門崗保安同樣有考核,為了在各方利益訴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萬科物業通過智能門禁系統這種新技術打造“暖蜂通道”,繼而提升物業服務水平。
![]() 在暖蜂驛站值班的物業管家給外賣小哥遞上防暑藥品
在“暖蜂通道”針對外賣和快遞小哥“利行”的同時,萬科物業還通過聯動街道辦、社區等相關政府單位,在小區開辟專屬 “暖蜂驛站”,為“小哥群體”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根據萬科物業前期調研,快遞和外賣小哥普遍存在“充電難、飲水難、如廁難”的難題。在“暖蜂驛站”內,提供手機充電、免費飲水等便捷服務,配備飲水機、醫藥箱等便民設施,可充分保障小哥們“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腳、飯涼能加熱、沒電能充電”,以此打造社區“小蜜蜂”溫暖之家。 合肥中央公館的“暖蜂驛站”落位于商業街“幸福驛站24小時服務區”。這里不僅能為包括外賣、快遞小哥在內的戶外工作者們提供飲水、充電、如廁等基礎需求,還配備了電視機、象棋等休閑娛樂用品及設備,讓環衛工人等戶外工作者能在此休憩。 “阿姨您進來吧,‘暖蜂驛站’就是為你們免費服務的,累了熱了可以來這里喝喝水,吹空調休息一下!”合肥中央公館管家專業經理李海玲看到在“暖蜂驛站”門前徘徊的戶外工作者,總是熱情地把他們邀請進來。“附近一些建筑工人、環衛工人們總是不好意思進來,我們就反復勸說,現在他們有喝水休息等需求,就會自己進來了。” 當被問及為什么在門前猶豫,一位環衛工人師傅說:“我們天天在街道上跟灰塵、垃圾打交道,身上又是灰又是汗,這里面看著這么干凈,弄臟了多不好。” 李海玲介紹說,走進暖蜂驛站的戶外勞動者們,都非常自覺地維護空間的整潔,甚至有些小心翼翼,讓人感到辛酸之余,更堅定了要把暖蜂驛站長遠做下去的決心,讓暖蜂驛站成為這座城市辛勤的戶外工作者的另一個家。 依靠監控實時掌握暖蜂驛站的情況,合肥中央公館物業服務中心還安排了專人不定時進行清掃,確保服務空間環境整潔、舒適。 ![]() 快遞員、環衛工人在合肥中央公館“暖蜂驛站”休息飲水 合肥萬科物業各暖蜂驛站還根據時令、訪客實際需求安排一些暖心小舉措。炎炎夏日,合肥高第花園的管家們為來到暖蜂驛站的小哥們準備了解暑的西瓜、酸梅湯;合肥城市公館的“花露水”“蚊不叮”則備受歡迎,戶外工作中難免被蚊子“襲擊”,噴一噴清新止癢;夏季雷陣雨總讓人猝不及防,合肥金域華府暖蜂驛站備的“愛心雨傘”就派上了大用場…… ![]() 合肥萬科物業各項目“暖蜂驛站”貼心服務 舉措截至目前,在合肥萬科物業服務的小區中,合肥高第花園、合肥中央公館、合肥城市公館、合肥都會花園、合肥金域華府和合肥翡玉公館6個小區已落地暖蜂驛站并投入使用。“暖蜂驛站建成后,各項目會根據周邊戶外工作者的實際需要,在設備用品和服務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增加和調整,希望小小的驛站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它的作用。”合肥萬科物業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萬科物業深知,業主們都期待生活在高治理水平的城市,居住在有紀律、更有愛和溫度的社區。這有賴于高效率的政府、高素質的社會和高水平的物業,共創高質量的治理。此次萬科物業設立的“暖蜂通道”和“暖蜂驛站”,讓我們身邊最普通也最常見的服務者,在社區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兩個小小細節,正是奉行專業主義的最佳詮釋。 責任編輯: 鄒鳳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