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獲悉,藝朝藝夕開設了一門新課程,表演。這也是繼舞蹈、美術等課程之后藝朝藝夕自主研發的又一個課程體系,這一課程有哪些特點,會帶給孩子什么樣的成長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經過簡要的訪問之后,筆者對此有了大概的來了解。

 

  表演課教的是表演,也是人生

 

  根據官方平臺介紹,藝朝藝夕表演課分為兩個階段,啟蒙階段和一級階段。課程中老師會以舞臺表演的幾大要素為核心,借助“說、唱、創、演”等形式教孩子掌握舞臺表演的技術技巧。

 

  和大家印象中普遍意義上的表演只教聲臺形表不同,藝朝藝夕的表演課程更注重學生的課堂體驗與感受。他們雖然將聲樂、臺詞、形體、表演、上鏡等融為一體,對學生展開全面的舞臺藝術教授,但卻不會以專業性的標準要求學生“一絲不差”。

  

圖片1.png

 

 

  相反,他們鼓勵學生信馬由韁的創作。“越是與孩子打交道,越是能認識到孩子的創造力之無窮無盡,也就越不敢輕忽這一點。在確定開啟表演課程這一項目的時候,我和教研組老師們第一個共識就是,這個課程中沒有標準答案!”藝朝藝夕教研中心負責人在采訪中明確表示,她認為,藝術教育的目的應該是浸潤心靈,啟迪藝術創造,其間不應該有衡量是非對錯的標尺。藝朝藝夕表演課,會教孩子們表演,也會教孩子們欣賞表演、藝術的方式方法,“因為這些才是未來人生中真正能對他們產生影響的部分。”負責人如是說。

 

  舞臺是表演的最終結果,也是孩子展現自我的直通道

 

  除了課程主題之外,藝朝藝夕表演課程的教學成果呈現方式也是其引起熱議的原因——表演課程以十次大課為一個節點,學生們會在老師的指導下編排出一個完整的音樂劇,并在舞臺上以匯演的形式展現給家長。

  

圖片2.jpg

 

 

  “舞臺是表演的最終結果,也是孩子展現自我的直通道。”對于這一形式,藝朝藝夕表演組老師給出的解釋很簡單。這一解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了被譽為“藝朝藝夕年度盛典”的“新芽報春,細嗅芬芳”藝術節(以下簡稱“藝朝藝夕藝術節”),其盛大的舞臺表演形式與表演課程的核心異曲同工。

 

  “我們舉辦藝術節的初衷就是為了給孩子們一個展示的平臺。”在早年的采訪中,藝朝藝夕教學總監夏老師曾表示。眾所周知,在每年年末舉辦的藝朝藝夕藝術節是一個綜合類文藝活動,其中的文藝匯演就是以孩子為主體的舞臺表演活動。隨著近兩年的不斷發展,藝朝藝夕藝術節已經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青少兒綜合性文藝活動,動輒數十萬人參與的龐大影響力不可小覷,究其根源,就在于他們對孩子的自我展現能力的培養與重視。著眼于孩子的長遠發展,落足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要環節,是藝朝藝夕藝術節最大的特色,也是身為教育從業者的藝朝藝夕對新時代中素質教育理念的堅守。

 

  

圖片3.png

 

 

  按照慣例,藝朝藝夕藝術節每年都在年末舉行,今年的2018藝朝藝夕藝術節恰逢表演課啟動招生,將“表演”課程化,體系化,這或許是藝朝藝夕向我們傳遞的一個新的信號,對孩子的藝術教育不應該再局限于教室內的三尺講臺,舞臺才是藝術的歸宿。

 

  創新意味著改變,也意味著挑戰,目前藝朝藝夕的四大藝術中心,桂花苑、九瓏灣、眾悅、國耀已經開始招生,這一課程在實踐中會如何推進,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都有待觀察,我們且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 a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