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百強榜單發布 恒大三級跳實現加速度230名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作者丨云引 這是財經風象的第163篇文章 企業家與商人的一個區別在于,商人為自己賺錢,企業家為社會創造財富。前者是財運,后者是使命。
無論中外,從小公司變成大公司,從大公司變成集團公司,幾乎是每個創業者的夢想。
企業從小到大的路徑一般分兩種,一種是縱向生長,單一或關聯業務體量的增大,直至成為行業老大。另一種則是橫向擴張,不斷打破邊界,甚至“跨界打劫”。縱向生長太過于耗時,于是在商業史上,不斷有這樣打破邊界創造神話的故事,在美國,我們看到Alphaphet、蘋果、GE這樣的超級集團在不斷創造業績神話,其股東總回報(TSR)年復一年地跑贏同行。在中國,恒大、騰訊、阿里、美團,通過收購或者投資也在不斷進入不同的領域,一步一步成為超級集團,它們的故事誘惑著創業者大膽嘗鮮多元化。
特別是恒大,先是深耕地產,做縱向發展,再是橫向擴張,打造了健康、文旅、高科技等板塊,成為一家資產過萬億的超級集團,在7月19日發布的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恒大(HK.03333)以460.19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230名,較去年大幅上升108位。而在上周公布的《財富》中國500強榜單中,恒大排名22位。
在過去的一年,“恒大時刻”不斷刷新我們對商業的認知。從高薪招徠任澤平、和全美頂級醫院合作建立博鰲恒大國際醫院到與中科院簽署全面戰略協議,67億港元入主FF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再到今天,這些看似不相干的商業策略之間有哪些內在邏輯?
戰略驅動:打破邊界,只圍繞核心
企業從小到大的過程中,不同的企業、不同的階段,有很多驅動核心和商業策略,有些是需求驅動,有些是競爭驅動,有些是戰略驅動,還有的是使命驅動。
需求驅動是市場要什么我就生產什么,在中國第一代企業家創業的80年代,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什么都缺,只要是做市場上有需求的行業,做得還不錯就能發展起來,所以需求驅動是市場需要什么我就轉型做什么,滿足消費者的另一端是一味迎合消費者,有時候也意味著缺少戰略定力。恒大從一開始就摒棄了這種模式。
恒大進入的地產、文旅等行業,在中國算是都是充分競爭的行業。恒大的競爭在地產商中非常有意思,競爭有兩種模式:拳擊式競爭和足球式競爭。拳擊競爭,勝利就意味著要把對方打倒。而足球競爭,目的是為了把球踢進球門,不是為了把對手鏟倒,也就是說,在這個過程中不以傷害對手為目的,這非常符合中國傳統儒商的精神。恒大最拿手的模式是足球式的競爭,在過去的幾年,恒大淘寶俱樂部是中超乃至亞冠最強大的俱樂部之一。作為地產界的一條“鯰魚”,恒大自1997年開始進入地產行業,一路披荊斬棘,從2007年到2016年,恒大主要的財務指標都實現了驚人的150-220倍增長:銷售額由17億增長到3734億,增220倍;現金余額由20億增長到3043億,增152倍;總資產由78億增長到一萬億,超過150倍。2016年,恒大首次躋身世界500強企業。
不過,如果你就這樣把恒大歸于競爭驅動的企業,很可能會讓你困惑。2018年,恒大有幾個大動作,比如高薪招徠原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和全美頂級醫院合作建立博鰲恒大國際醫院,與中科院簽署全面戰略協議等等,用競爭驅動去理解的話完全行不通啊!
這就不得不提恒大的戰略驅動。要理解恒大2018年的發展邏輯,就不得不從今年3月許家印提出的“新恒大”說起,新恒大包括“新起點、新戰略、新藍圖”三個方面。所謂“新起點”一方面是要堅定實施規模+效應的增長模式,另一方面是堅定不移地走低負債低成本低杠桿的三低一高的發展模式。“新戰略”是指要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在不久的將來將形成恒大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游為兩翼的,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布局。“新藍圖”是指計劃2020年,恒大要實現總資產3萬億,年銷售規模8000億,要利稅超過1500億元,要進入世界100強企業。
看懂了恒大的戰略部署,再來看2018年的各個“恒大時刻”就不難理解了。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在2018年2月發布的報告《優質企業集團如何維持成功》(How Premium Conglomerates Sustain Success)中提到,一流集團總是尋找同樣一流的伙伴合作——強強聯合在哪里都是最優選擇。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恒大要找業內最頂級的經濟學家、全美最頂級的醫院、中國科研實力最強的機構合作,一來在戰略框架之內,二來強強聯合。企業家與商人的一個區別在于,“商人做交易、做項目,是1+1,企業家關心的如何把企業做大,他永遠是1×2、2×2。”
作為企業家的許家印,他深知進行1×2、2×2式的擴張與裂變,這才是戰略選擇。
使命驅動:大有大的樣子
“以義制事,則知所利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不僅僅對人,對于企業也同樣如此。企業家與商人的另一個區別在于,商人為自己賺錢,企業家為社會創造財富。前者是財運,后者是使命。
從戰略驅動到使命驅動,作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恒大的使命感一直非常強烈。
首先是產業報國。很多人會對今年恒大突然與中科院合作,并在隨后入主FF感到非常疑惑。除了我們上面說的戰略驅動,使命驅動在這里也顯得尤為重要。
十九大報告強調,要積極推進科技強國建設。恒大與中科院強強聯手,將形成企業為主體、科研機構為核心、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大力推進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對于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是回報社會。從2015年12月開始,在全國政協鼓勵支持下,恒大響應黨中央號召,在貴州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助力貴州省畢節市打贏脫貧攻堅戰。五年無償投入110億,幫扶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最大的貴州省畢節市一百多萬貧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穩定脫貧,這是一家民營企業向畢節920多萬老百姓立下的“軍令狀”。
使命感,是一家企業的社會價值所在。在過去的改革開放四十年過程中,中國一大批具有使命感的企業,從國企到民企,從中央到地方,囊括各個行業,他們作為行業領導者,不僅是更有效率的經營者,還是順應時勢成為更高價值的實踐者、新時期商業文明的有力建設者,是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是中國經濟的價值標桿和推動力量。
從這個角度,我們也可以讀懂恒大的商業邏輯。(來源:財經風象) 責任編輯: a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