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網發布了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結果,36種藥品經價格談判被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以下簡稱“醫保目錄”)乙類范圍。據了解,此次更新的醫保目錄重點納入了腫瘤、重性精神病、血友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常用藥品,其中包括了晚期轉移性結直腸癌的相關靶向藥物貝伐珠單抗。

  為貫徹落實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對醫療保險工作的要求,自2017年9月1日起,多個省市人社部門公布,將同步落實國家新醫保目錄。截至目前,各省(市)級醫保目錄調整與銜接工作已基本完成。

  作為最先實行新醫保政策的省份之一,安徽省城鎮職工和居民醫療保險醫療費用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到50-70%。結直腸癌患者自付部分的月治療費用下降至4000元左右,比之醫保落地前下降了80%,這意味著安徽全省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負擔將大大減輕。

 

納入醫保目錄 靶向藥物變“實惠”

  結直腸癌是我國常見和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多見于40歲以上的人群,男性患結直腸癌的人數高于女性,比例大約為2:1。在結直腸癌中,以盲升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癌的發病率最高,直腸癌和乙狀結腸癌多表現為便血和腸梗阻,較易與痔瘡混淆;而盲升結腸癌以貧血為主要表現,不易被人所察覺。

  正是由于結直腸癌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患者早期無明顯的異常改變,因此大約有70%的結直腸癌患者就診時已處于中晚期。對于這些患者來說,多數需要進行藥物治療或者化療。與傳統的“大撒網”式的化療相比,靶向藥物主要針對腫瘤細胞里的靶點,極大地減少了對身體其他器官的不良作用,而得到了醫生的更多認可。

  “但是,靶向藥物研發成本巨大,總體花費相對較高,患者的經濟負擔較重,因此很多人往往不敢選擇靶向藥物。其實這類藥多為創新藥或獨家品種,藥物本身十分優質。”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院區副院長李平教授對此表示,“此次通過價格談判,貝伐珠單抗等靶向藥物被納入2017版國家醫保目錄,其價格的大幅度降低無疑為中國腫瘤治療事業和腫瘤患者家庭帶來了新的曙光,據悉貝伐珠單抗進入醫保后每個月患者自付價格是之前的價格的1/10,其中最顯著的好處就是不僅增加了患者對藥物的可及性,同時也推動了結直腸癌的規范化治療,使我國腫瘤臨床治療開始向靶向療法轉換,讓患者有更多機會接觸到腫瘤的標準化治療,從而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除此之外,它也將推動我國分級診療的發展,讓患者無需去大醫院也能獲得優質的醫療資源。”

 

延長生存時間 靶向治療是“重要選擇”

  近年來,結直腸癌發病率一直呈上升趨勢,目前在全球惡性腫瘤發病率中已上升至第三位,死亡率位列惡性腫瘤死因的第二位。在我國,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居民生活方式轉變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結直腸癌發病率年均上升3%~4%,上升速度遠遠超過國際水平。而結直腸癌的死亡率也已位于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五位,嚴重危害國民健康。根據2015年中國癌癥數據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結直腸癌新發病例37.6萬,死亡人數19.1萬。與其他腫瘤一樣,結直腸癌患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目前傳統的化療方式對于提高患者的總生存沒有顯著的突破,同時由于副反應較大,造成患者極大的痛苦,而且額外增加了治療的費用。

  “在結直腸癌領域,中晚期患者預后較差,多數患者接受單純化療的生存期約為20個月。靶向藥物的使用,改變了這一現狀。有研究表明,使用以貝伐珠單抗為代表的靶向藥物聯合化療可以將患者的生存期延長至30個月左右,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下降56%,客觀緩解率提高1倍,有些臨床效果好的患者其生存時間甚至可以提高到40個月,幾乎將患者的生存時間翻倍,這是結直腸癌治療歷史上了不起的進步。” 李平教授說到。

  據了解,貝伐珠單抗是全球首個上市的抗腫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療藥物,2010年我國國家藥監局正式批準其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大量臨床研究數據顯示,貝伐珠單抗不受化療方案及治療線數的限制,可以為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帶來顯著的生存獲益。此外,由于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與RAS基因的突變密切相關,而貝伐珠單抗療效不受RAS基因狀態影響,因此RAS野生或突變狀態的患者也能獲益,同時貝伐珠單抗在一線治療進展后,跨線到二線使用仍可以讓患者獲益。現在,全球有超過200萬患者接受貝伐珠單抗治療,其治療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可預期可管理。目前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已經被列為晚期腸癌的標準化治療方案,國際權威診療指南ESMO、NCCN及中國專家共識都一致推薦貝伐珠單抗作為轉移性結直腸癌一線、二線的標準治療方案。

責任編輯: a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