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點亮合肥萬家燈火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合肥市生活垃圾處理進入“零填埋、全焚燒”時代生活垃圾分類正逐漸成為合肥市民生活的“標配”。不少市民可能并不清楚,生活垃圾除了回收再利用的一部分之外,剩下的都到哪去了?其實,在合肥,生活垃圾還是發電的重要“原料”。記者從合肥市城管局獲悉,合肥生活垃圾處理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已經進入“零填埋、全焚燒”時代,每天近8300噸生活垃圾通過焚燒發電,點亮合肥萬家燈火。
9月5日,在肥東縣循環經濟示范園內,合肥首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中節能(合肥)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正在平穩運行。控制室內,工作人員輕輕推動操作桿,懸掛在垃圾倉頂部的一個巨型抓斗,一把抓起近9噸生活垃圾,投放進焚燒爐。
而在控制室下方,巨大的垃圾倉里堆滿了城市生活垃圾,這個垃圾倉長260米、寬34米、高30米,最多能存放2萬多噸垃圾。中節能(合肥)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垃圾在倉里經過發酵,瀝出水分后才可以焚燒發電。“我們這里通過垃圾焚燒一年發的電量,可以滿足合肥市28天的居民生活用電。”該負責人說,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設計處理能力每天2000噸,2013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平穩運行即將滿8年。 距離這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不到十公里距離的肥東縣龍泉山山里,是合肥最大的垃圾填埋場,如今也實現了垃圾焚燒發電。 今年4月9日,合肥市最后一車生活垃圾進入龍泉山垃圾填埋場傾倒完成,該場停止接收生活垃圾。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以來,這里已累計填埋生活垃圾1150萬噸。
今年7月7日,合肥市龍泉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式通過72+24小時滿負荷試運行。這個項目占地142畝,總投資約18.28億元,正式投產運行后日處理生活垃圾可達3000噸。合肥龍泉山環保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計國平介紹說,這里3月30日開始接收生活垃圾,第一臺機組5月31日投產,第二臺機組6月24日投產,截至目前已接收垃圾量超過21萬噸,發電量8200萬千瓦時,上網電量6800萬千瓦時。 合肥市城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1-7月份,合肥市共處理生活垃圾176.68萬噸,日均處理8333.96噸,焚燒發電約6.1億度。 “零填埋、全焚燒”,合肥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 龍泉山垃圾填埋場的填埋使命終結,同時,隨著這里的焚燒發電項目開始試運行,標志著合肥生活垃圾進入“零填埋、全焚燒”時代。
“合肥市的垃圾焚燒處理率在全國都走在前列。”魯進說,合肥市垃圾焚燒處理項目的分布,除了肥東縣境內的2座,還有長豐北城1座,肥西1座,廬江1座,巢湖1座。“這樣一個總體布局,也避免了生活垃圾穿城而過,不同的垃圾焚燒處理項目有相對應的覆蓋區域。” 龍泉山將啟動生態修復 合肥市龍泉山垃圾填埋場今年4月封場停止接收生活垃圾。那么,這些年已經埋在山里的千萬噸垃圾,未來又將如何進一步做好維護管理? 合肥市生活廢棄物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勇介紹說,庫區建有水平防滲、雨污分流、滲濾液及地下水收集導排、滲濾液處理、填埋氣收集利用等五大環保系統。“其實在龍泉山垃圾焚燒發電開始之前,我們一直在用填埋產生的氣體發電。”徐勇說,今年1-7月份,龍泉山垃圾填埋場日均處理生活垃圾1156.12噸,共計利用填埋氣量525.94萬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5.86萬噸,發電量1233.48萬千瓦時。
另據了解,為改善龍泉山垃圾填埋場及其周邊環境,現已啟動終場覆蓋和生態修復工程,概算投資約5.7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垂直防滲、管線綜合、雨污分流、庫區堆體整形、封場覆綠以及生態修復協調區等附屬工程,項目建成后將綜合恢復本地區生態環境,還本地區原貌。目前,項目Ⅰ標段垂直防滲工程已開始施工。 責任編輯: 許召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