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國家知識產權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相關領導,以及獲獎企業代表等出席大會。本屆中國專利獎共頒出六類獎項:專利金獎30項、外觀設計金獎10項、專利銀獎60項、外觀設計銀獎15項、專利優秀獎698項、外觀設計優秀獎61項。其中,海爾冰箱獲得“中國專利金獎”,成為冰箱業迄今唯一獲此獎項的企業。 

 


      海爾填補冰箱業在“中國專利金獎”的缺位 


      與會人士指出,今年的專利獎主要反映出三個特點:專利質量更加突出、覆蓋面廣、獲獎單位知識產權管理能力強。獲獎企業既包括國網、中車、航空等一直活躍在創新前沿的國家重點領域,也有像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

 
      本屆中國家電企業整體表現十分突出,共獲得9項金獎,超金獎總數的20%,一定程度上扭轉了人們對家電業科技含量低的印象。在冰箱領域,海爾憑借全空間保鮮科技獲得“中國專利金獎”,填補了冰箱業29年來在該獎項中的空白。數據顯示,包括本屆評選中海爾冰箱所獲的“中國外觀設計金獎”在內,目前海爾已累計獲得7項金獎,居家電行業之首。 

 


      業內人士稱,獲得中國專利獎是對一個企業知識產權實力的認可,也是對一個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肯定。對冰箱企業來說,科技創新和專利知識產權就如同高鐵的輪對,既相互依存,又互相促進,攜手為企業走向市場保駕護航,也為冰箱行業的發展增添動力。 


      專利領先的實質其實是科技實力的領先 


      高質量專利作為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標準,能夠真實體現出企業的科技實力。當下,眾多中國企業的科技創新驅動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例如,體現中國高鐵速度的“復興號”、攻克特高壓輸電技術世界性難題的國家電網、代表航天科技的小體積低功耗永磁材料軸承,以及攻克了百年來的冷凍室保鮮科技難題的海爾冰箱等,共同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國家名片。

 
      就海爾全空間保鮮科技來說,其實現了從冷藏室到冷凍空間的科技革命。在行業保鮮科技大都集中在冷藏室時,海爾冰箱率先洞悉了肉類冷凍后發白發干、解凍流血水等難題,發明智能恒溫科技,通過加裝風機遮蔽裝置,破解了風冷冰箱冷凍室存在的10℃溫度波動難題。此外,冷藏室的微風道及干濕分儲科技,通過調節溫濕度,實現果蔬不失水、干貨不返潮的存儲體驗。

 

 
      這僅僅揭開了海爾冰箱科技實力的“冰山一角”。據悉,近年來,海爾冰箱實現0振動的固態制冷科技、延緩食材氧化的MSA控氧保鮮科技、可微觀精準保鮮的紅外恒溫科技等,每一項都破解了行業和消費者的儲鮮難題,吸引了大量企業的跟隨、模仿,引領行業創新趨勢。 


      海爾獨獲“中國專利金獎”背后的創新基因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建設創新型國家,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對此,海爾冰箱除保持研發投入外,還實現了體系與模式的創新。創新體系上,海爾在美國、德國、新西蘭等地建立10大研發中心,以及包括在以色列、美國硅谷等建立全球創新中心,實現創新信息全球網絡協同共享,從而進行產品科技創新。

 
      從創新模式上來看,海爾冰箱將用戶納入創新模式中,通過給用戶帶來顛覆性的體驗來不斷倒逼技術創新,將串聯瀑布式結構改造為全流程與用戶交互的并聯迭代式結構,全流程各個節點都要面對用戶,與用戶零距離交互,直接參與創新,對消費者需求痛點的精準把握,成為產品競爭力的核心所在。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也是不同領域企業間競爭的重要籌碼。此次海爾冰箱獲得“中國專利金獎”,正是其踐行人單合一模式的最佳實踐,通過全球開放產業鏈和創新體系進行原創發明,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成功占領行業科技創新的制高點。 
 

責任編輯: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