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國空調業背負4000萬庫存高壓艱難前行的時候, 多年致力于白電用功于空調的海爾卻反其道而行之:4月28日晚,青島海爾發布2016年度報告和2017年一季度報,據年報透露,青島海爾已確定將新增1500萬套空調產能布局。

這一近乎瘋狂的舉動引發業內關注,人們不得不停下腳步去重新審視這個不同凡響的海爾。一邊是部分企業備受高企庫存壓力的煎熬,一邊是定制化生產的海爾發力高端,新增1500萬套空調產能,很多人都不禁要問: 海爾空調哪來的底氣?
底氣一:高端產品是提振業績的利器
新公布的青島海爾2016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海爾空調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4.93%,毛利率同比增長4.05個百分點,達到32.29%。2016年自清潔空調內銷收入占比達40%,增加近30個百分點,提升整體盈利能力。海爾保持了一貫的質量型增長路線,收入和凈利增長超市場預期。
從青島海爾年報中我們可以看出,在空調產品同質化、低端產品無序價格戰的市場下,海爾另辟蹊徑,發力自清潔智能高端空調,2016年這類高端產品內銷收入占比40%,增長速度驚人。
通過科技創新,海爾智能空調一直處在迅速增長的階段。短短兩年時間,海爾智能自清潔空調不斷實現產品迭代,市場規模突破400萬套,成為行業上升速度最快的單品。
底氣二:海爾國際化到了收獲期
今年一季度,青島海爾營業收入377.4億元,同比增長69.7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7.4億元,增長8.9%。除了原有業務的增長,還受益于去年收購的GE家電業務的增長。2017年一季度,GE家電為青島海爾貢獻收入105億元,貢獻歸屬母公司凈利潤4.67億元。
在今年AWE現場,海爾攜帶著旗下六大品牌驚艷亮相:海爾、美國GEA、新西蘭斐雪派克、日本AQUA、卡薩帝、統帥等。其中,自2007年以來,卡薩帝被海爾寄予厚望,10年后終于撬開高端市場。
在全球市場,海爾加大國際化的步伐,實現對市場的整體占有。“一定要把供應和需求的墻拆開,會產生出很多創新。這場顛覆性的變革,讓海爾在全球布局了十多個主流品牌,近10年的利潤復合增長率達到30.6%。”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公開指出。
2016年,海爾互聯空調(包括智能空調)出口國覆蓋美國、意大利、法國、俄羅斯、印度等32個國家和地區。
底氣三:智能互聯網工廠主導未來
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改變人們生活消費習慣,重塑著家電行業的運營模式。
海爾的互聯工廠包括:機器人、生產線體、用戶、COSMOPlat平臺等節點,是一個可在現場就能看到這幾大節點信息互聯、并實現產品定制交付的全流程智造生態場景。
截至目前,海爾已經建成包括鄭州、膠州、沈陽在內的8大互聯工廠,用戶可根據需求在網上下單,傳輸到互聯工廠,通過大數據實現大規模定制生產。
在今年的AWE現場,海爾直接把互聯工廠搬到現場,展現其智能制造的成果。
數據顯示,2016年定制產品銷量達109萬臺,增幅超過600%,用戶全流程參與的眾創定制占比 10%以上。未來新增 加的1500萬套空調產能,將主要布局在華南、中南、華中的互聯工廠升級,全部采取智能制造,產品集中于高端定制化需求。
海爾智能制造的本質就是大規模定制。
以空調為例,高精度就是抓住用戶對潔凈空氣的需求,通過大規模定制自清潔空調快速滿足用戶需求。
海爾智能互聯工廠率先完成了中國制造大規模定制的轉型。依托智能制造的規模定制模式,2016年,海爾互聯空調(包括智能空調)全球銷量第一,在中國市場連續38個月銷量第一。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