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秘密大改造》的主人公,是被評為“中國好人”的胡曉萍。


        她十五年來精心照顧癱瘓的丈夫;誠實守信,創辦竹廠,帶領鄉親們就業脫貧;熱心公益事業,敬老院、公益活動現場,總是能看見她的身影。

       連續五季參加《秘密大改造》的設計師宋微建,對鄉村有著深厚情感。在與榜樣人物秘密接觸后,了解到榜樣人物的生活需求,并對胡曉萍的房屋進行勘測。

       胡曉萍的房屋是簡陋工棚,由鋼材建造,房屋結構脆弱,墻面金屬夾層中主要為泡沫,無法隔音、隔熱,甚至有極大的火災安全隱患。

房屋的天花板很低,是彩鋼板材質,有壓抑感。

房屋內部構造簡單,僅有家具簡單擺設。


胡曉萍為方便照顧癱瘓的丈夫,單獨將丈夫安置在一個集裝箱房間,房間內放有便池,條件十分簡陋。
 

        經過設計師及其團隊的綜合勘察,胡曉萍家脆弱的房屋結構根本無法進行改造。因此,設計師決定將改造變建造,為胡曉萍新建一所適宜居住的新家。

       為了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建造任務,經過設計師團隊的反復討論,決定用傳統木結構建筑來實現14天內為胡曉萍新建房屋的構想.

       傳統木結構,也就是中國傳統的榫卯結構,是古代中國建筑、家具等的主要結構方式,是一種在兩個構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連接方式。其中,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中國的木建筑構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墊板、衍檀、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構件。這些構件相互獨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連結起來才能組成房屋。當榫卯使用得當,兩塊木結構之間就能嚴密扣合,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

       相較于金屬結構,木制的榫卯結構遵循力學原理,實用性極強,不易銹蝕又方便拆卸。故宮、天壇等古建筑,均采用這樣的榫卯結構。


        房屋結構問題解決的同時,新建房屋的選址問題也需要解決。經節目組與當地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結合國家最新土地調查成果,慎重選址,最終決定在距離胡曉萍工廠直線距離700米的位置規劃出一塊建設用地,按照當地政府規定的面積標準來為胡曉萍建造新房子。

        由于是新建房屋,需要先規劃好室內布局,才能更好地進行建筑設計。通過與胡曉萍母子的接觸,設計師充分了解了胡曉萍一家的居住需求,經過一系列的討論、研究之后,確定了胡曉萍新家的建造方案。

 


        新房屋建筑面積占地100平方米,要先打好地基,再以傳統榫卯結構搭建房屋整體框架,然后用多層不同板材搭建墻體。室內的東面是胡曉萍丈夫帶獨立衛生間的次臥,廚房、餐廳和客廳居中設置,西面是胡曉萍帶有獨立的衛生間和衣帽間的主臥。同時,在室外規劃出一條方便出入的連廊,再結合當地特色打造一個露天庭院。

海爾三翼鳥工作人員參與四方會議

海爾三翼鳥工作人員現場進行水電定位

海爾三翼鳥工作人員安裝電器

 

       經過14天的極限建造,胡曉萍的新家完工了。


        原來的臨時工棚結構不穩固,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且層高低,空間壓抑。新房以榫卯為結,以原木為構,不僅結構牢固,層高更是達到5米,明亮開闊,毫無壓抑感。



        原來的家,廚房空間狹小,儲物空間不足,設施老舊,存在安全隱患。現在,寬敞的廚房操作空間,大容量櫥柜,完備的廚房電器,讓胡曉萍下廚更加輕松便捷。


        新房里的主臥寬敞明亮,且可完全不受打擾。同時,設計師為胡曉萍精心設計的竹燈,給整個臥室增添了一份溫馨的氛圍。同時,在主臥房間增加衣帽間,便于日常收納。


        設計師在主臥里設計了一個獨立衛生間,不僅空間規劃合理,且功能齊全,各種衛浴設施,極大地滿足了胡曉萍的日常使用需求。

        設計師在次臥打造了一個特殊的護理空間,房間內不僅有方便照料病人的護理床,還設置了護工床和獨立衛生間,為胡曉萍照顧丈夫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整個空間充滿陽光通風條件好,更利于胡曉萍丈夫的休養。



        除此之外,設計師還為胡曉萍一家打造了“農家風情小庭院”,并為胡曉萍丈夫設置了無障礙通道,方便輪椅通行。


       藍天白云,綠竹搖曳,無論春夏秋冬,清晨或者午后,多年忙忙碌碌,無暇顧及生活的胡曉萍終于擁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可以更好地照顧丈夫,可以與家人一起曬曬太陽,可以與親朋好友共聚。 

     
     十四天秘密大改造,設計師宋微建周密計劃每一處細節,以匠心暖人心,在極限時間內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胡曉萍一家打造了一個宜居之家,伴隨著胡曉萍爽朗的笑聲,美好的生活正踏步而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