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合肥GDP首次突破萬億,達到10045.72億元,成為全國23個萬億城市之一,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2000-2020年,對合肥來說是真正意義上崛起發展的20年。這二十年來,合肥的發展速度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合肥讓世界知道了什么是“中國速度”,什么是“合肥速度”!
圖|2000年~2020年合肥市GDP國內生產總值示意圖。
合肥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濟總量不足億元、
城區面積5平方公里、
人口不足6萬的“小縣城”,
到今天的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和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
如今的合肥已經進入萬億俱樂部。
小編為大家特別梳理了安徽合肥近20年的
輝煌發展歷程。
圖|合肥政務區。來源@攝影師王牌
2000年
2000年,合肥市GDP國內生產總值325億元。
2000年末,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3%,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3、2.0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6億元,增長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5億元,增長10.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34億元,增長12.6%。
據公安年報統計,年末全市總人口為438.1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3.04萬人,農業人口295.14萬人,市區年末人口為134.47萬人,非農業人口107.5萬人。
雖然比上年增長10.5%,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增幅2.5和2.2個百分點。但是對于省會城市的合肥來說,GDP總量顯然是不合格的,在全國所有城市的排名排到了80多名開外。說難聽點的話,如果你不把排名表拉到最底下,你是找不到合肥的,根本毫無存在感。
接下來的合肥,一改過去低調、穩重的形象,合肥“賭”了一把,憑借著積攢多年的工業與科技基礎,出臺了一系列看似激進的措施:大建設、大拆違、大招商。
2000年2月,經開區(全稱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經開區。設有合肥出口加工區、合肥空港經濟示范區和新港工業園三個園區,現轄高劉、海恒、錦繡、蓮花、芙蓉、臨湖六個社區(街道)。
圖|合肥經開區。來源@攝影師王牌
2000年5月9日,在全國科技興貿工作會議上,國務院領導宣布增補合肥等城市為科技興貿重點市。由清華大學黨委推薦,省、市委組織部議核,合肥市從清華大學選調優秀博士生王崧(百度百科了解到:現任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局長)、王厚亮(百度百科了解到:現任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擔任正縣級職務,《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作了報道。
2000年11月10日,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列入“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舉行揭牌儀式。
2001年
2001年,合肥市GDP國內生產總值363.4億元。
2001年末,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63.4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8.09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76.36億元,增長12.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48.95億元,增長12.5%。
據公安年報統計,年末全市總人口為442.1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6.81萬人,農業人口295.14萬人,市區年末人口為137.95萬人,非農業人口110.71萬人。
為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從2001年起,合肥市委、市政府開始研究制定行政區劃調整方案。2001年9月,按照“有利發展,便于管理,不增機構,保持穩定”的原則,合肥市提出了區劃調整的初步方案。
初步方案內容預計將原來的東市區、中市區、西市區和郊區分別更名為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調整后的市區面積擴大了76.36平方千米,人口增加4.62萬人。
圖|合肥濱湖中翔城附近。來源@攝影師MR.D
2001年11月18日,天高氣爽。在經開區翡翠湖畔,藍天下12只巨大的氣球下懸掛的巨幅標語迎風飄揚,“合肥大學城暨合肥工業大學新校區(翡翠湖校區)奠基典禮”兩行大字分外醒目。這一天,被無數人銘記,一座大學城拔地而起。
隨著合肥工業大學翡翠湖校區的奠基,合肥大學城建設拉開了帷幕。20世紀后期,應合肥發展需要,合肥地區高校開始向南遷移,最終在翡翠湖為中心的地區開始建設各大高校,形成了現在的“大學城”。至今,已有十余座高校在大學城安家落戶,超過20萬師生懷揣夢想在這里相聚。
2002年
2002年,合肥市GDP國內生產總值412.4億元。
2002年末,全年國內生產總值412.4億元,按可比格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8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206.7億元,增長14.9%;第三產業增加值165.9億元,增長13.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9265元,比上年增加1008元。
據公安年報統計,年末全市總人口為448.0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3.54萬人,農業人口294.54萬人,市區年末人口為146.52萬人,非農業人口117萬人。
2002年2月10日,合肥市轄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獲國務院批準。
2002年3月6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動員大會,出臺市委3號文件,區劃調整方案正式實施。調整后的市區面積擴大了76.36平方千米,人口增加4.62萬人,原東市區、中市區、西市區和郊區分別更名為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
圖|合肥包公園。來源@攝影師MR.D
2002年3月15日,淮河路步行街獲國家首批命名的“
購物放心一條街”金色銅匾。其實,早在1993年,合肥市政府實施淮河路改造項目;1996年12月,合肥百大鼓樓始建;1998年,合肥市政府對淮河路東段的拓寬改造;2000年,淮河路步行街增添街頭雕塑。這一系列改造讓步行街形成了集
購物、旅游、文化、休閑、餐飲等一體化的現代文化商業步行街。人們稱這一系列改造為畫龍點睛之筆!
圖|2019年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來源@
安徽生活網實拍
2002年5月28日,合肥科技館正式對市民開放;自開館以來,現已成為安徽省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新興的旅游基地,名列合肥市“十大建筑”,成為合肥“科教城”新的標志性建筑,成為合肥參觀旅游的新熱點和新亮點。
圖|合肥科技館(2002年攝)。來源@合肥市志
2003年
2003年,合肥市GDP國內生產總值477.78億元。
2003年末,全年完成生產總值477.78億元,按可比格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3%。其中,第一產業因災減產,實現增加值40.81億元,下降3.4%;第二產業增加值238.33億元,增長16.1%;第三產業增加值198.64億元,增長13.8%。
據公安年報統計,年末全市總人口為456.6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0.18萬人,農業人口296.48萬人,市區年末人口為155.87萬人,非農業人口124.99萬人。
2003年合肥西南部被規劃為政務新區,荷葉地魚塘挖掘連片修建,并改名為天鵝湖;如今的天鵝湖已然成為了合肥人游玩好去處,每逢周末節假日,大部分人都會帶孩子來玩。
圖|2003年修整中的天鵝湖。來源@資料圖片
2003年3月30日,合肥叉車進入世界10強。合肥叉車的前身是合肥重型機械廠,于上世紀70年代在我國重型機械行業“8大8小”企業中,曾排在“8小”最末位。后合肥叉車率先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建立了堪稱“亞洲第一線”的叉車總裝線。據悉,目前世界著名的叉車企業全部登陸中國,世界年產叉車55萬臺中有1萬多臺來自我市,占據了2%的市場份額。
2003年11月7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個超導核聚變“人造太陽”——EAST全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的第一個子項目,并正式運行。
2003年,原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及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固體物理研究所批復合并為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圖|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來源@安徽生活網實拍
2003年年底,安徽生活網成立,這一天,一顆新星就這樣冉冉升起了,成立至今,安徽生活網經歷了17余載的發展,從一個合肥本地的團購網站,一步步的成長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新媒體行業的領頭羊!17年來,安徽生活網和合肥一起共同成長,記錄著這座城市發展的點點滴滴,致力于為合肥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圖|來源@安徽生活網實拍
2004年
2004年,合肥市GDP國內生產總值589.7億元。
2004年末,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89.7億元,比上年凈增104.74億元,增長16.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4億元,增長16.6%;第二產業增加值297.2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增加值238.5億元,增長14.5%。三次產業結構為9.16:50.4:40.44。
據公安年報統計,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為444.6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8.96萬人,農業人口275.72萬人,市區年末人口為163.52萬人,非農業人口135.77萬人。
2004年1月7日,合肥興泰信托投資公司揭牌,最新注冊資本為48億元,總資產36億元。該公司是安徽省首家獲得重新登記的信托法人機構。
2004年7月27日,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名稱為“合肥三洋”。該公司是國內首家獲準上市的中外合資家電企業。
2004年11月27日,“中國(合肥)科學城”暨“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舉行開工和揭牌儀式。“中國(合肥)科學城”規劃占地約47平方公里,已準備投資總額140多億元、40多個項目。
圖|安徽科技專題報道。來源@資料圖片
2005年
2005年,合肥市GDP國內生產總值853.57億元。
2005年末,全年地區生產總值853.57億元,同比增長16.9%,高于全國、全省增幅7和5.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52.50億元,增長1%;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82.69億元,增長20.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突破400億元,達到418.38億元,增長16%。
據公安年報統計,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為455.7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4.91萬人,農業人口270.79萬人;市區年末人口為175.3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0.28萬人。
2005年5月,安徽省政府委托合肥工業大學規劃設計院編制安徽省行政區劃調整方案,提出巢湖部分或全部并入合肥方案。
2005年6月8日,寧西鐵路合肥至六安段正式開通快速客運列車。
圖|行駛中在寧西鐵路的快速客運列車。來源@資料圖片
2005年7月28日,“中國環游”安徽紫蓬山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開幕式暨環保榮譽騎行活動在合肥舉行。據了解這次活動一共有來自7個國家和地區的12支隊伍在安徽紫蓬山進行四個賽段的比賽。隨著當日9點30分,發令槍響,環保榮譽騎行活動正式拉開序幕,這也正式打響了合肥國際化賽事的第一槍!
圖|“中國環游”安徽紫蓬山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比賽現場。圖片來源@新華社
2005年8月29日,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建設動員大會在安徽大劇院舉行!逗戏蕠铱萍紕撔滦统鞘性圏c工作方案》于當月17日獲得通過。
2006年
2006年,合肥市GDP國內生產總值1073.86億元。
2006年末,全市生產總值(GDP)突破千億大關,達1073.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7.5%,創近10年來最高水平。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61.76億元,增長7.7%;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510.59億元,增長22.7%;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501.51億元,增長13.7%。
據公安年報統計,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為469.8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6.16萬人,農業人口273.69萬人;市區年末人口為193.1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0.54萬人。
2006年5月,合肥鋼鐵廠并入馬鋼(合肥)鋼鐵有限公司。
圖|馬鋼(合肥)鋼鐵有限公司。來源@資料圖片
2006年6月,合肥駱崗機場正式升格為國際機場,這一天在合肥人心目中可以說是很牛氣了。(曾經的駱崗機場是合肥的空港門戶,是全國距離市中心Zui近的機場,機場跑道長3000米,全寬60米,可供波音767同類及其以下飛機起降,年設計旅客吞吐量150萬人次,開通中國國內航線30多條。)
圖|合肥駱崗機場。來源@資料圖片
2006年11月15日,濱湖新區正式啟幕,合肥迎來了史上Zui大規模的建設時期。
圖|合肥市“141”城市空間規劃圖(2006年)。來源@中安在線
2007年
2007年,合肥市GDP國內生產總值1334.2億元。
2007年末,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334.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0.02億元,增長7.3%;第二產業增加值651.20億元,增長23.5%;第三產業增加值602.98億元,增長13.8%。
據公安年報統計,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478.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9.0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3.73萬人,占總人口的42.5%;農業人口275.17萬人,占總人口的57.5%;市區年末人口198.3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6.38萬人。
2007年,合肥市政府以地方財政收入的30%投資了京東方。參考2007年合肥市政府的財政收入數據,2007年合肥市財政收入僅為21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剛過100億元,原定60億到90億的投資,意味著合肥市政府最初已打算拿出全部家底,而最終以30億投資京東方,也占2007年合肥市地方財政收入的30%。
圖|京東方。來源@合肥市人民政府發布
這一舉動也成為了網友口中瘋傳的“中國最牛逼的風險投資機構合肥市政府,2007年,合肥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賭面板,投了京東方,最后賺了100億。”
2007年底,馬鋼(合肥)公司污水處理項目試運行成功,清水回流,循環使用,占全市總量51%的工業污水排放戛然而止。同時,馬鋼(合肥)公司“噸鋼水耗”降到6噸,同比減少三成以上!鋼花燦爛,效益紅火,這是合肥經濟發展“好字優先”的一個剪影。為日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2008年
2008年,合肥GDP國內生產總值1664.84億元。
2008年末,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664.84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5.2億元,增長7.3%;第二產業增加值834.92億元,增長21.7%,其中工業增加值654.92億元,增長22.7%;第三產業增加值724.72億元,增長13.3%。
據公安年報統計,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486.7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83萬人,增長1.6%。其中,市區人口203.49萬人,增長2.6%;非農業人口210萬人,增長3.1%。
2008年1月11日到14日,胡錦濤來到安徽省考察工作。四天里胡錦濤先后到蕪湖、阜陽、合肥等地。期間,胡錦濤專門來到合肥市廬陽區逍遙津街道,義倉社區考察。
2008年2月5日,做為合肥市第一座高架橋——金寨路高架橋竣工通車。合肥的大動脈已經打通,暢通給市民帶來愜意生活。
圖|金寨路高架橋。來源@資料圖片
2008年4月18日,一個注定要寫進中國鐵路史的日子。這一天,我國第一條時速達250公里的客運專線、安徽第一條高鐵線——合(肥)寧(南京)鐵路開通運營。
圖|行駛中合寧高鐵。來源@中安在線
2008年8月8日,第29屆奧運會于在北京舉辦。5月28日奧運跳水冠軍李娜從安徽國際會展中心出發,開始了合肥市火炬傳遞的第一棒。
圖|傳遞合肥市火炬第一棒的李娜。來源@資料圖片
2009年
2009年,合肥市GDP國內生產總值2102.12億元。
2009年末,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2102.12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8.69億元,增長6.2%;第二產業增加值1104.98億元,增長22.5%;第三產業增加值888.45億元,增長12.4%。
據公安年報統計,年末戶籍總人口491.43萬人,比上年增加4.69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08.58萬人,增長2.5%;非農業人口213.7萬人,增長1.8%。
2009年3月30日,合肥—首爾國際航線開通,結束了安徽沒有國際航班的歷史。同年9月,東航安徽分公司開通了合肥——臺北(桃園)直航定期航班,這也是安徽省開通的首條飛往臺灣的航線。
圖|合肥—首爾國際航班首航儀式。來源@合肥年鑒
圖|中國東方航空。來源@合肥年鑒
2009年5月13日,世界首個對安全通信距離超過200公里量子保密通信在中國科技大學完成,感覺好神秘高級的樣子。
圖|世界首個對安全通信距離超過200公里量子保密通信在中國科技大學完成。來源@合肥年鑒
2009年8月,合肥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試驗段開工,合肥進入了軌道交通時代,地鐵離我們越來越近。
圖|合肥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試驗段開工典禮。來源@合肥年鑒
2010年
2010年,合肥GDP國內生產總值2702.5億元。
2010年末,全年生產總值(GDP)2702.5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2.6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457.6億元,增長22.3%;第三產業增加值1112.3億元,增長12.7%。
據公安年報統計,年末戶籍總人口494.95萬人,比上年增加3.52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14.37萬人,增長2.8%;非農業人口215.84萬人,增長1.0%。
2010年1月23日,合肥公交集團開通18路公交線。神州大地的首條純電動公交示范運營線路在安徽合肥投入運營。
圖|安凱純電動車公交車在合肥路上來源@安凱客車
2010年5月16日~26日在安徽省省會合肥市舉行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簡稱“四體會”。全國體育大會是與全運會、城運會并列的全國三大綜合性運動會之一,是我國非奧運項目最高水平賽事。很多小伙伴沒聽說,是因為該賽事在2013年起取消舉辦,而在合肥舉辦成為最后一屆全國體育大會。大會設置了健美操、圍棋、象棋、拔河、龍舟、輪滑等34個群眾喜聞樂見的競賽項目。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各行業體協共56支代表團、約3萬名運動員將參加此次盛會。
圖|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在合肥舉行。來源@新華社
2010年,京東方六代顯示屏投產后一舉成功,這是一個轉折點,合肥制造業完成了轉型,如今,合肥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顯示屏基地之一。
2010年7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合肥出口加工區。出口加工區位于經濟開發區南部的新港工業園,規劃面積1.42平方公里。未來開發區將圍繞出口加工區以及派河港建設大港口、大物流、大型制造業和加工貿易業互動發展的新格局。
2010年12月23日,合肥包河萬達廣場盛大開業。這是大連萬達在合肥開業的第一個萬達廣場,據了解,合肥目前已經有天鵝湖萬達、包河萬達、瑤海萬達、濱湖萬達(現已改為融創茂)、巢湖萬達、北城萬達共計6座萬達廣場。還有兩家萬達百貨(分別合肥天鵝湖店與合肥包河店,前者開業已有7年,后者更是長達9年。),不過在2019年5月15日,蘇寧易購宣布,接手萬達百貨的37家門店將正式更名為蘇寧易購廣場并將其打造為智慧零售廣場。
圖|合肥包河萬達廣場開業剪彩儀式盛況。來源@萬達廣場
不是說好的20年嗎?怎么只有10年?
欲知2011-2020年,
下一個十年如何?
請敬請關注下期精彩!
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