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街道的命名可謂舉足輕重。它們才不是一個簡單的名稱或者符號,而是承載著城市文化歷史沿革的重要載體。
行走在合肥的大街小巷,你會發現這里的街巷名稱很有意思,有些帶有豐富歷史涵義,如操兵巷、蝴蝶巷;有些清新美好,如鳳凰橋路、梨花巷:也有些富有濃濃的城市現代氣息,如女人街,真可謂“各有千秋”。
圖片
兩墻之間,一段狹長路。每一條街巷的樹蔭里,仿佛都隱藏著那么一段陳舊的過往,隨四季更迭而更加落寞。而每一條街巷的名稱,便似通往“老時光”獨一無二的鑰匙,靜待你我尋去,開啟那一扇塵封著無數故事的大門。
你準備好,推開門了嗎?
「操兵巷」
CaoBingXiang
這條320米長的小路,一路鋪滿歷史的風霜。
圖片
圖片
操兵巷位于今合肥市政府宿舍大院北面,是一條兩輛轎車狹路相逢都極難錯身的僻靜小巷,西接榮事達大道,東至四灣巷,東西長短約320米。
圖片
相傳曹操(一說郭振)駐軍合肥城中,時軍士到教弩臺等演武廳,此小巷為必經之路。軍課需要溫習,于是小巷內也可見到官兵舞槍弄棒的身影,久而久之,無名小巷便有了名字———操兵巷。
圖片
圖片
不長的小巷里,漫長的歷史以文字+繪畫的形式顯露出來。那些早已遠去的故事,那些消逝在風月里的刀槍劍戟,在時間的長河里翻滾、沉浮,終于宛轉成了現代人口中的“傳說”。
圖片
圖片
圖片
如今的操兵巷只有窄窄的巷道、零星的小店、密密的住房,還有隨風起舞的被褥,曾經的風貌已經被歷史洗刷得沒有任何痕跡,唯余夢里還能輾轉幽會當時的鐵馬金戈。
圖片
巷子里很干凈,樹葉婆娑,日光溫柔,步履匆忙的人們似乎并沒有留意過這里曾經發生的故事。
「蝴蝶巷」
HuDieXiang
看見這個名字,仿佛能想見初夏的傍晚,常有綺麗的蝴蝶緩緩煽動翅膀,翩翩然落在巷子里哪戶人間的窗前......可事實上,蝴蝶巷里并無蝴蝶。
圖片
△曾經的路牌
圖片
步行街上明教寺兩側,藏著兩條不起眼的小巷子,那便是東、西蝴蝶巷了。對于巷子名稱的來歷,當地人笑稱,明教寺就像一個蝴蝶的身子,而這兩個巷子彎彎繞繞,像是蝴蝶的翅膀,所以得名“蝴蝶巷”。也有人說,蝴蝶巷之前是一片花木繁盛之地,眾多的花草吸引了各色蝴蝶前來,時人便以此取名蝴蝶巷。
圖片
圖片
巷子的一側是明教寺赤色的高墻,連接著視線高處支棱起來的飛檐翹角,在陽光照耀下更顯朱紅莊重,不遠處有寺內的月季期期艾艾探出頭來。
圖片
圖片
另一側是街戶們賴以生活的灰墻青瓦。因著明教寺的緣故,巷中沿線布著許多與“宗教”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店鋪,像是圖中的“金佛緣”、“齋面館”、“逍遙旅館”等,一聽便知是寺廟周邊衍生物。
圖片
圖片
巷子中段,有磚紅的墻體不堪歲月侵襲,頹然暴露在空氣中。
圖片
圖片
兩個巷子都不長,巷子里沒有擁擠的人流,只有三三兩兩頂著烈日辛勤勞作的居民。
小編到訪時是未時,早過了飯點,是以未見人聲鼎沸的午飯光景。不過“街”不可貌相,別瞅著現在巷子是一幅安靜模樣,聽說到了夏日,居住于此的居民會端著飯碗到處串門,吆喝談笑,就著張家長、李家短咽下晚飯,十分熱鬧。
圖片
圖片
掛滿肉排的小攤上,有老板在細細剝剔著貼骨肉;巷口的早餐店,擺著剛出鍋的、香噴噴油滋滋的小吃......匆忙又徐緩的煙火氣在這里奇異的混淆著,凝聚成蝴蝶巷獨有的氣場。
圖片
蝴蝶巷身處繁華鬧市,卻從容地偏安一隅,不因時間的改變而磨損其光澤,反有種洗盡鉛華的脫俗氣質。晨鐘暮鼓間,不知不覺便已跨過了千年歲月。
「姑娘巷」
GuNiangXiang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雨巷》戴望舒
圖片
圖片
這首寫于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詩,仿佛在訴說著姑娘巷從前的軼事——隱于城郊的幽寂小巷,和秀美又神秘的年輕姑娘,這樣的相遇仿佛是有著神奇的化學反應,畫面感極強,叫人心馳神往。
可詩篇與現實似乎略有差異——據說上世紀,這條巷子里的人家大多富裕,很多姑娘結婚后仍不愿離開,于是攜女婿上門在此定居,久而久之,這里就被戲稱為“姑娘巷”,與戴老師筆下的“姑娘”“雨巷”并無聯系。
圖片
踏過了無數個春秋的姑娘巷,有一種奇異的“年代感”。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高低錯落的板凳撐起了一張張木板,其上擺滿了肉食、豆醬、水果、藥材;完好的紙箱商戶老板不舍得扔,再次“重裝上陣”,以前或許裝過方便面、飲料,但現在都用來裝酥脆的干果了;泡沫箱在這兒也是很常見的“保溫箱”,在里面放新鮮的蔬菜再好不過......
圖片
逛著逛著,身旁的鋪面邊上倏忽出現一張紙板,靠近一看,原來是一塊用筆墨寫就的、原始的“招牌”。
“換拉鏈、絞褲邊、燙衣服”,有多少年沒見過這樣的行當了?從前衣服壞了我們會修修補補,但現在,我們會直接買新的。物欲橫流的時代,誰還會花心思讓舊事物“煥新”呢?
圖片
巷子口立著一幢高樓,在這并不算低矮的樓群中赫然是“鶴立雞群”,更襯得姑娘巷多了些不易言說的陳舊韻味。
圖片
高高低低的晾衣線和電線糾纏著,像心臟外層的毛細血管,分支通連成網,紛雜的爬滿了巷子兩邊的房屋。
圖片
初夏的午后,車子,車聲,塵土,尾氣,都不見了蹤影,只剩下這一條安靜的路,從這頭的入口蜿蜒而來,又向著那邊的出口迤邐而去。
「螞蟻塘路」
MaYiTangLu
蟻是群集而居的社會性昆蟲,戀巢性很強。這條路叫做“螞蟻塘路”,是否住在這里的人也同螞蟻一樣戀“巢”?
圖片
圖片
△資料圖片
在已被下了“拆”令的合肥市明光路汽車站對面,有一條窄窄的螞蟻塘巷,看似不起眼,歷史淵源卻可上溯到清朝康熙年間。根據《合肥市地名錄》中記載,螞蟻塘路以螞蟻塘而得名。
螞蟻塘相傳是清朝康熙年間廬州府在附近一帶興建“東關公館”(相當于現在很多單位的家屬樓)時公館后花園的一口水塘。一說,形狀像螞蟻,另一說,水塘中有座土墩上螞蟻成群壘筑蟻穴,因而得名“螞蟻穴塘”。
圖片
△資料圖片
到民國初年,這一帶形成了購銷棉麻的市場——崇德街,由此聚居了眾多拖兒帶女的紡織女工,“螞蟻塘”也因此被以合肥口音戲稱為“媽姨塘”。
圖片
圖片
如今的螞蟻塘似乎是沒“塘”了,小編逛了兩圈都沒找著。但發現了一片貼滿了“孝、恭、謙、勤”等優秀品質的的標語墻,墻下有一位“媽姨”攜丈夫推著囡囡走過,倒是十分應景了。
圖片
抬頭,爬山虎茵茵如蓋,把窗戶圍得只剩了一方湛藍色。
圖片
低眉,一只小狗正在門里向外張望,黝黑的眼瞳里仿佛凝聚著一個問號:“你在我家門外干啥?”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依舊是趁著晴好天氣曬衣褲被褥,常見的生活場景里滿滿都是人們認真生活的剪影。不過這床單的花色......為毛和小編家中那條一模一樣?這是怎么做到統一的?是不是所有人家里都有這么一條粉紅色帶花的床單?
圖片
出口處有一家賓館,門面雖小招牌卻很大——“四海賓館”。讓人不禁想吟出那么一句:笑迎四海來客,喜待八方嘉賓。往里頭瞄了一眼,門里有老式的掛鐘、老式的雙開門冰箱,墻上還張貼著一張世界地圖,不知為何,有一種回到上世紀的感覺。
圖片
圖片
“小時候捉迷藏在這里,長大了上下班在這里,人到中年送走雙親在這里,老了也就習慣了在這里。”有住戶如此打趣道。螞蟻塘路上曾閃爍過無數行色匆匆的旅人背影,也有“戀巢”的合肥人久居不膩。
「女人街」
NvRenJie
一條長僅270米的小街,也是承載合肥城市記憶的一條小街。
圖片
△資料圖片
圖片
△資料圖片
從1978年的七桂塘小商場市場,到2020年被撤銷命名,幾十年間一次又一次的改頭換面,女人街假如也會發泄情緒,或許會喟嘆一聲“命運多舛”。
圖片
這里曾紅極一時。毫不夸張的說,只要是女人的東西,從頭到腳,在這里都能買到,稱一聲“女人們盡情
購物的天堂”名副其實。但隨著合肥商業街區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女人街曾經的顧客群體有了更寬泛的
購物選擇,不再只鐘情于這一條街。女人街日漸式微。
圖片
時至中午,小編看到還有很多店鋪都開著門,像敞開了熱情的懷抱,但日頭正盛的午后,這條街上人很少,偶有三兩路過,也是神色匆匆,或者緩步到樹蔭下乘涼。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這條街經過大大小小的幾次改造,仍舊很熱鬧,很溫暖,很有生活氣息。
我們曾經在這驚喜于新品的時尚,吆喝著三五個朋友一起逛街、試穿;曾在裝潢舒適的小店里,給指甲涂抹上一抹亮色;也曾在某個夕陽落下的黃昏,提著兩手滿滿的“戰利品”往家走,肆意享受
購物的愜意。
女人街,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的確是承載了太多太多合肥人美好的回憶。
圖片
得閑了,再去女人街逛逛吧,它們依舊敞開著懷抱,在等你呢。
「木灘街」
MuTanJie
改名換姓后,木灘街重獲“新生”。
圖片
△資料圖片
圖片
△資料圖片
木灘街位于合肥東門孝肅橋附近。早在清代時期,由南淝河水路運入合肥的竹器木材多集散于此處的一片河灘上,并逐漸形成木材交易市場,因此得名木灘街。合肥年頭久遠的老街,這里算“叫得上號”的了。
圖片
1982年,因街邊的“紅光橋”復名鳳凰橋,木灘街亦隨橋名改為鳳凰橋路,上世紀90年代一度曾又名鳳凰橋巷,木灘街地名逐漸不為人知。
圖片
圖片
如今的木灘街只剩下一個可以存放記憶的名稱,抬眼可望寬闊的柏油馬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再不見從前南淝河水運的影子,但在老合肥的印象中,木灘街悠久的歷史,總是與南淝河碼頭昔日繁華的景象難舍難分。
圖片
四處現代化高樓掩映著這一條只容許兩車錯身的小巷,巷旁是不知道矗立了多少年的住宅樓,兩相對比,竟有了一絲“眾人皆醒我獨醉”的獨特之感。
圖片
街邊的住宅建筑,白色的窗護欄附著橙色的墻體,暖色調搭配叫人心情明媚,向上望去卻是冷藍色調的吊頂,有種打翻了水彩盤的感覺。但不得不說,這樣顏色鮮明的建筑還蠻有意思的。
圖片
巷子口有小賣部,冰涼涼的雪糕、沁人心脾的汽水、辣乎乎的辣條,還有一些生活用品,應有盡有,不知道又將烙印在哪些小朋友的“童年記憶”里。
圖片
街邊有四人覓著陰涼處圍桌而坐,手中各執一副紙牌,正在“牌”場中奮力“廝殺”,不知玩的是“摜蛋”還是“斗地主”。
圖片
如今的木灘街(鳳凰橋路)見了多少日升月落,送走了多少往來船舶,終于安穩于這初夏晴天、微風習習的平靜日常。
「梨花巷」
LiHuaXiang
不遠處隔著長江西路的銀泰、紅星路的商之都,這里怎么看都像是繁華之所。然而鏡頭一轉,面前的巷子并不如其名唯美,梨花不見,只余塊塊歷史斑駁的石磚。
圖片
圖片
其實梨花巷里真的有梨花,但梨花的繁盛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后來人”行步至此再難看到往昔“一樹梨花壓海棠”的美景。但小編不覺失落,因為這里的煙火氣,比梨花更迷人。
圖片
圖片
碧藍如洗的天空之下,四向延伸的各路電線在空中相遇、相交再相錯,又各自蜿蜒進人家戶的角落隱秘處。雖然梨花巷的架空電線網絡看起來挺像蜘蛛網,不過好在雜而不亂,偶爾抬頭看去還是頗有看頭。
圖片
圖片
這里很少看見急沖沖的人按著喇叭呼嘯而過,多是慢慢悠悠的,悠哉地在這處買個皮薄瓤紅的西瓜,又悠哉地在那處買一份涼皮,吃飽喝足后再悠哉地隱進巷子深處——或許回到家后仍是悠哉游哉,往沙發上一癱,美好的午后就這樣開始了。
圖片
圖片
紅底黃字的招牌著實很吸引人,小編沒忍住誘惑,也走進店里要了一份“涼皮+涼面合拌”大快朵頤。口感酸酸的,辣味倒不是很重,比起飽腹更像是飯前的開胃小菜。
圖片
許多建筑的樓梯口就開在巷子里,像巨蛇身上的鱗片,多而繁密,有些入口特別矮,高個子得略埋著頭才能進。墻體雖粉飾過,但架不住年歲殘忍,有火燒磚開始慢慢露了出來。
圖片
誰的椅子正矗在樓梯口,等待主人歸來呢?
圖片
頭發花白的老人倚著辦公椅,前前后后略微搖晃,舒舒服服地曬著太陽、吹著夏風,盡情享受時光靜好。
圖片
有晾衣桿自人家戶的窗戶處伸出來,黑黢黢的桿子上滿是床單飄揚,遮天蔽日,一時間竟分不清哪些是電線桿和架空電線,而哪些又是掛著床單的晾衣桿。
圖片
倘若梨花巷里還能望見滿巷的梨花開,應該很美罷。
···
一城有一城的故事
一街有一街的記憶
街巷萬千,皆具往事
不同的是名字
相同的是它們都為合肥
作下生動注解
圖片
這些隱藏在合肥各處的尋常巷陌,既沒有淮河路、官亭路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熱鬧景象,也沒有長江東路川流不息的筆直通暢,甚至有些窄短到有些促狹,但它們,從南往北,自西向東,哪里都是合肥人認真生活的浮光掠影。
看似無比普通,承載的卻是幸福日常的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