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老年公寓開始試運營,并且接受市民預約登記。作為合肥唯一一家面向社會老人的公辦養老機構,受到眾多市民關注,已經有200多人排隊報名。

 

  與公辦養老機構情況不同的是,合肥市部分民辦養老機構發展水平仍然較低,記者從市民政局了解,為此,合肥市出臺《合肥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辦法》,加大社會辦養老機構補助,鼓勵醫養結合,發展智慧養老。

 

  公辦養老機構“人等床位”

 

  唯一一家面向社會公辦養老院開始試運營

 

  從市區開車四十分鐘,就能來到位于合肥市新站區三十頭鎮社區的合肥市社會福利中心,目前合肥市唯一一家面向社會老人的公辦養老機構,合肥市老年公寓就在這里。

 

  據合肥市老年公寓負責人左驪告訴記者,目前,老年公寓、合肥市兒童福利院、合肥市社會福利院、合肥市殘疾兒童康復中心都在合肥市社會福利中心,一個機構四塊牌子,隸屬于合肥市民政局。

 

  合肥市老年公寓在合肥市社會福利中心西邊,四幢六層的公寓樓共有養老床位1000張,其中自理型床位600張,護理型床位400張。“但是目前試運營階段,只啟用了一幢樓78間房,共計156張床位。”左驪說道。

 

  走進正在運營公寓樓內,記者看到老年公寓內有餐飲中心、服務中心、棋牌室、閱覽室、書畫室、乒乓球室、放映室等。此外公寓每層均設有服務中心、無障礙電梯設備,宿舍為一室一衛標間設置,無障礙走廊連接餐飲、服務中心、娛樂中心,方便著老人出行。

 

  在公寓樓里,記者看到已經有幾十位老人住在這里,大部分都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今年87歲的陳奶奶正在書桌上看書,房間里電視機、空調、電冰箱等設施一應俱全。“住在這里很舒服,每天有人來打掃衛生,比在家里還干凈。”陳奶奶笑著說道。

 

  還剩50多個床位200多人排隊

 

  左驪告訴記者,從七月份開始,合肥市老年公寓接受市民預約報名登記,目前還剩下50多個床位,已經有200多人預約報名。

 

  據介紹,在報名成功后,市民入住公辦養老院,需要本人或親屬(擔保人)填寫入住申請登記表。左驪稱,入住老人必須無精神病及傳染病,入住前提供縣級以上人民醫院身體檢查單據。檢查項目三大常規、肝功能、胸透。

 

  然后,公寓將對老人生理、心理、精神等進行綜合分析,根據老人健康狀況綜合評估護理等級。最后,由老人及親屬(擔保人)與公寓簽訂《老年公寓入住協議書》、交費。

 

  堅持公益第一 平均每月1550元左右

 

  左驪告訴記者,作為公辦養老機構,與民辦養老機構最大區別在于,合肥市老年公寓按照“全力保障三無老人,優先保障困境老人,適度保障社會老人”的原則,優先服務于合肥市范圍內“無法定贍養人、無生活來源、無自理能力”的三無老人,低保、失獨家庭老人。

 

  “全力保障孤老優撫對象、經濟困難的孤寡、失能、高齡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充分發揮托底保障功能。然后在此基礎上,同時向社會開放,滿足不同層次的養老需求。”左驪說道。

 

  此外,左驪表示,作為公辦養老機構在全市的社會養老機構中起到示范作用,調控養老服務市場,穩定養老服務價格,減少民辦養老機構因價格服務等因素所導致的社會矛盾。

 

  據了解,合肥市老年公寓嚴格按照價格主管部門核定的收費標準,向老人收取床位費、護理費、餐飲費,每個月平均費用在1550元左右,滿足社會不同層次的入住需求。

 

  民辦養老機構“床位等人”

 

  案例:老人入院前遭子女反對 晚輩思想也成阻力

 

  在合肥市廬陽區董鋪水庫附近的一家養老院,負責人告訴記者,從今年3月份正式營業到現在,總共110張床位,卻陸陸續續入住的老人僅有十多名。

 

  該負責人表示,人們的習慣,千百年來的生活習俗,都是養兒防老,靠的是兒女贍養、服持、度過晚年人生的最后階段。“通過創辦養老院,我們發現不少老人、子女若說離開家庭到養老院度余年,很多人是想不通的。”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曾經有一位老人,在這里試住了三天后,對這里的養老環境十分滿意,就在老人決定最終入住的時候,得知消息的子女,極力阻止老人搬到養老院,最終迫于子女壓力,老人放棄搬到養老院。“其實不全是老人觀念守舊,反而是晚輩更擔心被別人當成不孝子女。”該負責人說道。

 

  數據:民辦養老機構平均入住率60%

 

  記者從合肥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合肥市已許可養老機構42家,150張床位以上的有23家,除了合肥市老年公寓一家為公辦養老機構外,其余均為民辦養老機構。

 

  據了解,2017年末,合肥市65歲及以上人口96.6萬人,而目前全市社會辦養老機構床位總數1萬余張,能夠滿足合肥市當前養老機構實際入住需求。但是與公辦養老機構排隊報名的情況不同,民辦養老機構的平均入住率只有60%左右。

 

  合肥市民政局福慈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民養老機構入住率低有多種綜合因素,一是很多民辦養老機構為近一兩年新建,入住率需逐步提升;其次有的機構因位置、價格等原因,影響老人及家屬的入住欲望;同時,部分老人及家屬受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對機構養老的認識還不充分,選擇居家養老的偏多。

 

  措施:合肥出臺政策鼓勵社會辦養老機構醫養結合

 

  加大社會辦養老機構補助

 

  為了發展社會辦養老機構,近日,合肥市民政局公布了《合肥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辦法》(后簡稱《辦法》),合肥市將不斷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據了解,根據該《辦法》,對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養老機構,按照實際新增床位數給予一次性建設補助。

 

  對于床位數300張以下的新建社會辦養老機構,正常運營1年后,按每張床位2000元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床位數300張及以上的新建社會辦養老機構,正常運營1年后,按每張床位5000元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

 

  同時,社會辦養老機構正常運營第2年起,由市民政部門組織實施第三方評估,按實際入住自理型老年人數給予每張床位每年2400元運營補貼。“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務的,給予每張床位每年3600-7200元運營補貼。”合肥市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說道。

 

  此外,對于社會辦養老機構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用于養老機構建設的,將給予貸款貼息補助;依托社會辦養老機構為特困供養人員、城鄉低收入老人購買養老服務的,給予購買服務補貼。

 

  鼓勵社會養老機構醫養結合

 

  在合肥市老年公寓負責人左驪看來,醫養結合是養老服務業的未來方向。

 

  在此次《辦法》中,對社會辦養老機構內設的醫務室、護理站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書”的,給予一定補助,從而鼓勵有條件的社會辦養老機構開展醫養結合。

 

  同時,合肥市將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智慧化,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建立養老服務信息平臺、遠程居家照護服務系統等方式,提供助餐助醫、助急、護理等服務。對納入智慧養老機構創建試點的養老機構,合肥市將給予一定補助。此外,積極鼓勵養老機構參保,實現轄區內公辦養老機構、獲得設立許可的社會辦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全覆蓋。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