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孩子咳嗽老不好,罪魁禍首可能是它!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炎炎夏日,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各種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病原體易大量滋生和繁殖,夏季進出空調房間和室外可能讓寶寶著涼、引發感冒和咳嗽。而更讓很多家長犯愁的是:“常常是藥品用了不少,但孩子的咳嗽未見好轉。”作為家長既心急又手足無措,該怎么辦?事實上,小兒慢性咳嗽病因比較復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丁圣剛主任道出小兒咳嗽中的一些“門道”!
![]() 孩子發熱咳嗽,也可能是支原體感染 事實上,咳嗽是機體的一種正常保護性反應,當呼吸道、口腔、鼻腔等感受器,受到外界環境的理化因素刺激后,產生的興奮經由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到達效應器,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縮、擴張,產生咳嗽反射。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丁圣剛主任表示:“正常人都會有咳嗽,但有些孩子比如新生兒,由于咳嗽反射還沒有形成,一般是不會出現咳嗽的。而且,咳嗽還有助于將體內的一些分泌物、炎癥排出來,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咳嗽。” 當孩子出現急性咳嗽伴有發熱的情況,必須要引起重視,這往往是感染導致的,比如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細菌感染等。若咳嗽時間超過4-5天以上,且伴有發熱,多數是下呼吸道感染,比如急性支氣管炎或支原體肺炎。 與普通咳嗽不同的是,支原體肺炎導致的咳嗽初期為干咳,患兒無痰或少痰,之后會轉為頑固性劇烈咳嗽,有時會出現喘憋和呼吸困難。而嚴重的支原體感染患兒還可能出現持續高燒不退、呼吸困難、胸腔積液,以及肺炎、肝炎、腎炎、心肌炎、腦膜炎等嚴重后果,甚至治療不及時可危及生命。 誘發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才是“大拿” 據悉,肺炎支原體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多發于夏末秋初,是5—18歲兒童和青少年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原體。近年來,因為環境中支原體的廣泛傳播,5歲以下兒童也易感染。有些幾個月大,甚至出生十幾天的嬰兒也會感染上這類病原體。 既往很多家長對肺炎鏈球菌是引發兒童肺炎最主要的病原體更為熟知。事實上,肺炎支原體才是兒童肺炎的致病“罪魁禍首”。數據顯示,在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病原體中,6歲以上患兒肺炎支原體的檢出率高達62%。與此同時,肺炎支原體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也常見,6歲以上患兒可達44.36%,而不能排除包括肺炎支原體在內的非典型病原體的病原檢出率高達53.7%。 此外,由于嬰幼兒免疫功能不完善,產生抗體能力較低,可能出現漏診誤診等情況。因此嬰幼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可能遠遠被低估,家長一定不要忽視。 高燒不退及時就診,切勿病急亂用藥 由于兒童支原體感染和細菌、病毒引起的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在癥狀上沒有明顯差別,患兒都可能有打噴嚏、流鼻涕、發熱、咳嗽等癥狀,這也導致兒童支原體感染很容易被家長誤當成普通感冒來治療。很多兒童支原體感染的家長均存在“就診不及時,病急亂用藥”的現象,未能對癥治療,導致疾病在發病早期未得到良好控制并加重。 丁圣剛主任表示:“如果在發熱的基礎上伴有咳嗽,且病程較長,家長需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一旦確診為兒童支原體感染,家長一定要積極的配合醫生。在治療上,因為支原體沒有細胞壁,用頭孢治療是無效的。”同時,丁圣剛主任談到,針對病原體的治療為目標性抗感染治療,國內外指南推薦覆蓋支原體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阿奇霉素類藥物來進行對癥治療。 為了更好地保護兒童的身體健康,預防發燒咳嗽發展為重癥,丁圣剛主任提醒廣大家長應做好牢記以下幾個要點: 日常教育孩子勤洗手,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體育鍛煉,注意調節飲食、多飲水,適度午睡補充精力,一定要注意預防感冒。 對于普通感冒咳嗽,家長不必過于緊張。如果孩子咳嗽且伴有發熱,病程三天還不好,就要特別注意及時就診、早診斷、早治療! 切記:孩子要用孩子的藥。廣大家長要嚴格遵醫囑用針對兒童的藥物。 支原體肺炎患者要嚴格遵醫囑“足量用藥,”、“足療程”用藥,以防感染反復,發生并發癥和留下后遺癥,給后期的治療增加難度。不能家長自己覺得孩子精神好了、咳嗽少了,就擅自停藥。 責任編輯: 靜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