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內銀行紛紛探求可持續發展路徑時,有一家銀行宣告,其采納了8年多的赤道原則為此提供了規范化解決體系。

 

  “未來銀行業務模式將從過去重資產、重資本朝著輕資產、輕資本的方向發展,赤道原則正好提供了一套規范化的解決體系,通過采用更加科學合理的篩選工具提高資產質量,促進銀行業務模式轉型,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3月30日,興業銀行法律與合規部總經理華兵在“2017國家金融與發展(昆明)國際峰會”演講時作出上述表述。

 

  興業銀行早于2008年10月宣布采納赤道原則,成為中國大陸首家赤道銀行。

 

  可持續發展的規范化解決之道

 

  在中國“兩屏三帶”十大生態安全屏障中,云南肩負著西部高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生態安全屏障的建設任務,中央明確提出云南省要做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此次峰會以“構建綠色金融生態,打造中國健康之城”為主題,旨在推動昆明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大健康”等重大戰略,推進區域性國際金融服務中心建設,將綠色金融生態融入昆明金融改革創新,為昆明綠色金融與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凝聚金融力量。

 

  “這與強調經濟、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概念是不謀而合的。”華兵說,可持續發展是全社會共同課題,銀行如何將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融入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之中并做出應有貢獻,興業銀行一直探索并實踐著。

 

  “可持續發展與金融機構財務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從綠到金’是基于赤道原則的可持續發展最佳實踐。” 華兵說。

 

  以該行的可持續金融歷程與實踐為例,華兵闡釋了基于赤道原則的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指出興業銀行將赤道原則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切入點以及創造差異化優勢、挖掘新的商業機會的有力工具。

 

  赤道原則可以促進銀行業務模式轉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華兵指出,未來銀行業務模式將從過去“重資產、重資本”朝著“輕資產、輕資本”的方向發展,盡可能減少業務發展對資本的消耗,這一轉型的根本就在于整個業務模式的改變,而赤道原則正好提供了一套規范化的解決體系,通過促進銀行規范項目管理流程,通過采用更加科學合理的篩選工具來排除潛在風險的融資項目,使得銀行資本向優勢項目集中,提高資產質量,從而優化業務結構,逐步完成向社會和環境風險相對較低行業的轉型,從而優化資源配置方向與效率,提高產出。

 

  善于經營風險是銀行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憑仗”,而赤道原則的核心是進行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它第一次把融資項目中模糊的環境和社會標準明確化、具體化,使整個銀行業的環境與社會標準獲得基本統一,使得銀行的風險評估體系與風險緩釋方法更具有操作性,從而提升銀行風險管理能力。

 

  在銀行合規內控管理方面,赤道原則能起到提高精度和拓寬廣度的作用。華兵指出,赤道原則要求項目執行一整套《行動計劃》,并將其寫入合同,賦予法律效力,由此幫助企業在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動態管理環境與社會風險,銀行通過自愿采納赤道原則來實施自我約束,勢必對自身內控合規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從而避免融資項目運營一段時間之后,難保按照環評報告或批復的要求落實相關環保措施而產生環境與社會風險。

 

  此外,赤道原則對形成差異化競爭力的作用也顯而易見。在大型項目融資中,赤道銀行具備獨特的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能力,能夠盡可能地減少了對環境與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從而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得到社會認同,避免被“否決”。這種因為自身的規范管理而樹立起的無形的公信力,也成為赤道銀行一種差異化的競爭力。

 

  赤道原則蘊含強大可持續發展力

 

  實踐證明, 2008年10月在中國大陸率先宣布采納赤道原則之后,興業銀行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華兵回顧稱,2003年興業銀行在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時接觸到國際銀行業的先進理念和經驗,開始了可持續發展的探索之路。2006年該行與國際金融公司(IFC)合作率先在國內推出能源效率融資項目。“這一合作為興業銀行打開了一扇窗,隨后雙方在可持續金融領域進行了更多嘗試。”

 

  2007年,興業銀行簽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機構關于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聲明》。同年,興業銀行董事長高建平在廣州與世界銀行行長佐立克召開圓桌會議,雙方就本行采納赤道原則的重大意義及其可行性展開高層對話。理念的認同,促使興業銀行主動著手研究并評估采納赤道原則對業務經營發展的影響以及落地實施的可行性,走上了赤道銀行之路。

 

  作為綠色金融的拓荒者和領跑者,興業銀行在國內最早建立綠色金融專業團隊,深耕十年,從公司治理理念、體系建設、核心業務流程改造、管理與產品創新等多方面進行可持續探索,不僅實現公司治理理念從股東利益至上到兼顧利益相關者,再到倡導可持續發展的三段式演進與飛躍,更是通過運用赤道原則的理念和方法,全面重構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并改造業務流程,提升了管理的體系化、專業化、可操作性,形成與戰略規劃和治理理念相配套的經營模式和業務流程。

 

  依托赤道原則與可持續發展理念,該行不斷創新,從開發單一綠色金融產品到形成集團化的綠色產品體系,已然成為中國綠色金融領域的一面旗幟和領軍者。越來越多的企業正成為興業銀行綠色綜合金融服務的受益者,享受該行提供的包括綠色融資、綠色租賃、綠色信托、綠色基金、綠色投資等在內的一攬子綠色金融服務。

 

  截至2016年末,興業銀行累計適用赤道原則項目307筆,所涉項目總投資為11458.47億元,涉及272個客戶,項目不良貸款率不足0.1%。同期,該行累計為萬余環保企業或項目提供綠色信貸融資超1萬億元,支持的項目已可實現每年節約標準煤2647萬噸、減排CO₂7408萬噸、節水3.04億噸,實現了銀行、企業、環境、社會等多方面共贏。

 

  一系列在踐行赤道原則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有益嘗試,得到了國內國際的廣泛認可。國務院將興業銀行采納赤道原則列入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成果之一,2009年該行獲得由英國《金融時報》和國際金融公司聯合評選的“年度亞洲可持續銀行獎”冠軍,成為我國目前唯一獲此殊榮的金融機構

 

  出席此次2017國家金融與發展(昆明)國際峰會的有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程連元、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朱進元以及云南省內外金融機構代表、實業界代表等。

 

責任編輯程雨令